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细分肉制品行业商业计划书模板

发布时间:2019-11-29 10:55:02

第一节 禽肉市场 分析

2007年,我国肉雏鸡价格同比上涨,西装鸡和活鸡价格均创历史高点。家禽产品进出口均增加,继续保持贸易顺差;国际市场禽肉价格回落,产量增加,贸易活跃。

1、家禽产品进出口情况

2007年1-11月,家禽产品进口额为8.76亿美元,同比增加1.08倍;其中,禽肉及杂碎占家禽产品进口总额的98.01%,种禽占1.84%,加工家禽占0.15%。

我国家禽产品出口额为9.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8%。其中加工家禽占家禽产品出口总额的72.82%,禽肉及杂碎占23.92%,活家禽(种禽除外)占3.26%。我国家禽产品出口大于进口,保持贸易顺差。

1)禽肉及杂碎进出口均增长

1-11月,禽肉及杂碎进口量为73.64万吨,进口额为8.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42.14%和1.12倍。美国和巴西是主要进口来源国,合计占进口总额的87.33%。主要进口省份是广东、上海、江苏、辽宁和广西,进口额合计占禽肉及杂碎进口总额的93.52%。

同期,禽肉及杂碎出口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52.56%;出口量为14.7万吨,增长18.73%。禽肉及杂碎主要出口至我国香港地区、马来西亚和澳门地区,出口额合计占禽肉及杂碎出口总额的88.34%。主要出口省份是广东、山东、辽宁、河南和吉林,出口额合计占禽肉及杂碎出口总额的98.49%。

2)加工家禽出口增加

1-11月份,加工家禽出口22.1万吨,同比增长1.87%;出口额7.01亿美元,同比增长3.82%。主要出口至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出口额合计占加工家禽出口总额的98.56%。主要出口省市是山东、辽宁、北京、河北和广东,出口额合计占加工家禽出口总额的81.22%。

3)活家禽出口额增加,种禽进口增加

1-11月份,活家禽(种禽除外)出口量为1499.04万只,同比减少11.05%;出口额为3134.98万美元,同比增长14.49%。活家禽全部出口至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其中,对香港地区出口额为2266.02万美元,同比增长9.86%。主要出口省份是广东省,出口额为2992.21万美元,同比增长12.85%,占活家禽出口总额的95.45%。

种禽进口数量为116.31万只,同比增长25.41%;进口额为1616.07万美元,同比增长14.25%。进口种禽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法国。主要进口省市是北京、山东和江苏。

2、国内禽肉消费情况

禽肉消费增加。2007年我国禽肉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量预计为7.13千克,比上年增长14.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鸡肉购买量预计为5.448千克,比上年增长17.24%。主要原因在于2007年我国猪肉价格持续偏高,导致居民禽肉替代消费意愿增强,禽肉消费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区域消费结构有差异,南方消费比重大。2007年,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江苏和上海的鸡肉消费量占肉禽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20%,均处于我国南方地区。消费比重较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如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3、禽肉价格变动情况

2007年我国西装鸡和活鸡价格保持在高价位运行,不仅比上年大幅增长,而且均创历史新高。

1)禽肉产品价格变动趋势

从总体情况看,价格大幅度上涨。2007年我国西装鸡平均价格为12.92元/千克,比上年上涨25.87%。其中,2个省市的涨幅超过40%。活鸡价格涨幅大于西装鸡,活鸡平均价格为13.15元/千克,比上年上涨28.48%。其中,5个省市的涨幅超过38%。

从分月情况看,价格连续上涨后呈现跌势。从4月起西装鸡和活鸡价格开始一路走高,8月份,价格创历史新高,西装鸡达到14.14元/千克,同比上涨34.67%,活鸡价格达到14.51元/千克,同比上涨39.25%;9月-11月底,价格回落,12月份价格略有回升。

西装鸡产区价格涨幅大于销区。2007年,主产区西装鸡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6.37%,依次为:江苏上涨29.94%、河北上涨27.72%、四川上涨27.34%、山东上涨19.84%。主销区西装鸡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5.96%,依次为:上海上涨44.59%、福建上涨22.40%、天津上涨22.07%、北京上涨12.05%。

活鸡销区价格涨幅大于产区。2007年主产区活鸡平均价格为12.39元/千克,同比上涨27.08%;主销区活鸡平均价格为12.33元/千克,同比上涨31.43%。

2)禽肉产品价格变动因素 分析

一是受替代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拉动相关替代产品价格的上涨。禽肉与猪肉的替代效应最强,替代弹性最大,受到猪肉价格上涨的影响也最大,这是禽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二是受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由于各种饲料原料价格持续走高,2007年我国肉鸡配合饲料价格比上年上涨了11.07%。在肉鸡饲养中,精饲料成本约占肉鸡成本的70%,饲料成本价格上涨也是导致禽肉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节 牛羊肉市场 分析

我国是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食品 行业 已逐步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对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市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扩大外贸出口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20年,是肉类食品从短缺走向充裕的20年,也是肉类 行业 从落后走向发达的20年。

1、我国肉类食品 行业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类产品总产量从1790万吨增加到7400万吨(2004年为7244.8万吨),增长三倍以上,人均消费肉类食品达56公斤/年。我国肉制品总产量占世界肉制品总产量的27.3%,猪肉、羊肉和蛋制品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禽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二,牛肉总产量居世界第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我国肉类食品生产总值954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16%,占农业生产总值的32.1%。这些数字表明20年多来我国肉类食品 行业 发展迅猛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20年,也是肉类 行业 发展的20年。目前我国拥有规模以上的肉类加工企业2155家(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33家,20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5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2家,一些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品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也具备了较强的实力。

2003年开始,肉类食品加工已经纳入了市场准入管理计划。2005年6月,经严格审查,全国取得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已达到1328家。这些企业经过技术改造,从厂区环境、技术装备、工艺布局、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条件为达到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肉类 行业 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围绕肉类食品加工的必备条件,如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从肉类加工、流通,到销售冷链的形成为肉类食品 行业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肉类食品生产企业加工条件的提高,社会辅助条件的改善,为肉类食品产品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近年来在肉类食品 行业 涌现出一些知名的品牌,在这些名牌产品的带动下,肉类食品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我国肉类食品质量情况

肉类食品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肉类食品的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是在1990年开始的,第一次监督抽查安排了京、津、沪三市,抽查结果显示上海合格率为70%、北京50%、天津30%,总体合格率为50%。主要质量问题是微生物超标严重,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残留量超标严重。产生的原因是当时多数企业的加工条件达不到要求,卫生管理较差,肉类食品的包装还处于低级阶段,散装肉食品较多,流通环节引起的二次污染也比较严重,加上多数企业的加工水平不高,随意添加亚硝酸盐的现象较多,而引起产品不合格。

第三节 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分析

(一)肉类资源稳定扩大,给肉类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和可支配货源。

2006年国内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其中猪肉为5197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4%;牛羊肉为1220万吨,占总产量的15%;禽肉为1509万吨,占总产量的19%。禽蛋产量达到2946万吨。畜禽业发展成为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给肉类市场提供了可调节的商品量。

(二)肉类工业中屠宰加工快于肉制品加工增速。

2004年至2006年,中国肉类食品 行业 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屠宰加工企业的资本投入、销售收入和利润额增长快于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数据显示:

——2006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资产总值达到1302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60%。其中,屠宰加工企业656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5倍;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645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7%。

——2006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销售总收入达到2701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27倍。其中,屠宰加工企业141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4倍;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28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67%。

——2006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05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倍。其中,屠宰加工企业4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5.5倍;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58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倍。

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屠宰加工企业在最近的三年里,通过定点入市整顿和组合,由过去的3万多家下降到2.5万家,减少了5000多家。与此同时,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个数2006年达到2686个,比2003年增长了42%。其中,屠宰加工企业1613个,比2003年增长了86%;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073个,比2003年增长了4.8%。规模以上企业在肉类 行业 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2003年的6.3%上升到2006年的10.7%,提高了4.4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说明,一是屠宰加工具有社会投资吸引力,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在继续扩大;二是屠宰加工的产业集中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肉类工业形成明显的区域性发展梯次。

按规模权重顺序组列,在中国肉类工业拥有的资产总额中,第一梯次的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吉林、江苏、河北、黑龙江、北京等10省、市、区为1039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的80%以上;第二梯次的10个地域为210亿元,占16%;第三梯次的11个地域仅为53亿元,占4%。肉类工业销售总收入的第一梯次为2299亿元,占到85%;第二梯次为346亿元,占13%;第三梯次仅为56亿元,占2%。体现在企业收益上,第一梯次为94.6亿元,占90%;第二梯次为9.4亿元,占9%;第三梯次仅为1亿元,占1%。

(四)肉类加工企业在转型中,质量提升成为企业中心任务,品牌战略纳入发展过程中。

随着肉类屠宰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肉类制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肉类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及产品安全检测水平明显变化,大中型企业尤为突出,近几年来,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达43家,其名牌产品品牌51个,其中高温制品7个、低温制品8个、调理禽制品12个、中式火腿制品4个、肉类罐头制品2个、鲜冻分割猪肉14个、鲜冻分割牛肉4个;获肉类蛋品中国驰名商标品牌21个;获国家产品质量免检品种19个。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21个省、140家企业的160个熟肉制品产品依据国家强制性卫生标准抽检中,合格率达到91.9%。其中,大中企业及名牌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仍继续稳定保持在99%以上。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市场的卖点。肉类加工企业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是企业创造名牌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已作为战略纳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之中。在此,我们代表企业郑重承诺,我国肉类企业是对民生负责任的企业,其创造的名品及品牌是具有保值含金量的。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