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商业计划书范文商业计划书代写
(5)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
1991年,学院承担了国家教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任务。学院以“两个招生起点”为基础,以“双毕业证书”为改革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创新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理论教学内容,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建立,形成了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邢台模式”,已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推广,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产学结合、实践教学
立足学校有厂有校的实际,结合实际专业情况,完善生产性校园培训基地。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课程介绍了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聘请技术工人指导实践教学。(2)工学交替、在职实习、努力解决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的矛盾,将学年两学期改为三学期,实施灵活的学习体系,将教学内容分为可组合的几个模块;灵活安排学生在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确保在职实习半年以上,加强企业技术人员的引导。(3)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基于现有的“宇通班”、“顺四通班”等大型选修课,选择与该校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大型企业,扩大订单培训规模。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在企业接受现场教学的比例,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任务。
(4) 深化双证书制度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融入教学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双证书获得率。
2。课程建设和改革注重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展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建设,在现有的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基础上实施课程建设“582工程”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和29门校级精品课程,即在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增加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参照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了50门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精品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其中10门达到国家级标准,15门达到省级标准标准中,25所达到了校级标准,并已在全区4所高校推广应用。推出了80个满足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优秀课件,依托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组和服装设计专业组,启动了两个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基地建设。
(1) 校企共建精品核心课程
417万元支持精品核心课程建设,其中重点专业群建设300万元,其他专业群建设117万元,其中每门重点建设课程5万元,1万元辅助材料费2万元,课件费2万元。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各专业选择核心课程(含实践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多元课程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评价方法等
①配合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以骨干教师为课程带头人,大量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将岗位标准与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有机结合,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配合备课教材、课件、实训指导书等。
②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学生要在实训室和有实际专业情况的企业学习。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教结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指导、岗位实践等方式,合理运用教学课件、工程实践视频、网络课程等现代教学方法,把学校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③ 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应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继续坚持“应知+应知”的评价方法,增加过程评价。外部评价主要以企业评价为基础。根据企业岗位工作评价标准,企业人员制定相应的核心课程评价标准,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注重实际操作。服务业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引入“顾客评价”。职业道德教育与考核贯穿于课程的始终。教师和企业人员对学生在实训或岗位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④ 我们将继续进行为期五年的课程评估。五年一轮的课程评价将与优秀课程评价相结合。学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评价将带动课程建设,优秀课件、教材评价将带动课件、教材建设,加强核心专业能力培养。
(2) 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构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即:,根据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总体要求,加强课程网页、网络教学课件、网络虚拟培训、工程实践视频、网络自测题库等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此基础上,理清主要教学目标和标准、优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训练、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规范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
(6) 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创新办学体制,密切校企联系,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政策倾斜,鼓励部门和专业“走出去”,联合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使企业成为学生培训基地“工学结合、半工半学”的现实:同时鼓励各部门、各专业“引进”,即引进成熟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企业的经营模式等,承担企业技术研发和加工的任务,使校园实训基地不仅是企业的技术开发部门和加工基地,也是学生“工学结合”的重要实训基地,工作和学习”。
要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采取多元化、集团化、开放式办学方式,以互利共赢机制为纽带,打破学校、学校、企业的门坎,建立新型职业教育联盟,包括产业主管部门、企业和学校参与,探索以公有制为主体、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
2。教学管理
(1)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注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努力解决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的矛盾,把一学年的两个学期改为三个学期,实施小学学制和弹性学制,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可以结合的模块,灵活安排学生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完善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支持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二)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学院制定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将其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生产实习组织与管理、生产实习质量标准、在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在岗实习学习质量标准等相关规定,在保证实训和实习秩序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从教学一线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定期培养各级教学管理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理论素养,增强服务教学意识,形成理论水平高、结构合理、责任心强的教学管理队伍。
三。建立学生学业保障机制
继续完善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通过勤工助学、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建立有效的学生奖励和困难补助机制,企业资助、个人捐赠、参加学生保险、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7) 社会服务
1。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技术开发和服务功能,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完善产学结合机制。围绕汽车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五大专业群,建立了四个特色鲜明、影响巨大的应用技术服务中心,以先进的应用技术为目标,承担60多项纵横向科技开发项目、联合研究项目和成果推广项目,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年平均技术服务金额达到360万元年。
2。加强成人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利用学院已建立的社会服务链和广泛的就业网络,了解社会对工业技术工人和实用技术的需求情况,大力实施“招收结合”、“送教进厂”、“送教下乡”等形式的城镇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措施,失业和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项目,年培训4000人次;针对部分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前职业培训和职业再培训,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促进待业毕业生就业;利用学校办优学校的潜力,积极开展中职教师培训。
三。大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工作
加强对邢台市周边学校在校生和大中型企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向河北省相关行业辐射;积极配合劳动部门、行业和企业,参与制定相关职业标准,利用学院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院的优势,大力开展社会化技术培训和职业化,促进社会人员持证就业。
四。积极为社会“孵化”创业企业
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人才和技术优势,借鉴学校成功“孵化”汽车维修、建筑工程、建筑装饰、电子技术等多家企业的经验,积极接受社会人员和在校毕业生、学生,或接受法人、法人的委托,承接小型装备制造厂,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培养,条件成熟后,现代服务企业可以脱离学校,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出现实贡献。
5个。促进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利用学院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加大对区域兄弟院校的服务力度,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探索与兄弟院校共享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及时总结创建示范院校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高职教育的发展。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 报告编制
- 可行性报告
- 商业计划书
- 项目建议书
- 立项申请报告
- 稳评报告
- 能评报告
- 项目方案
- IPO募投可研
- 项目申请报告
- 企业融资报告
- 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规划
- 特色小镇规划
- 产业规划
- 文化旅游
- 十四五规划
- 园区规划
- 田园综合体
- 乡村旅游
- 康养产业
- 景观设计
- 科技成果评价
- 科技成果评价
- 项目立项评估
- 项目结题评价
- 知识产权评估
- 成果价值评估
- 人才团队评价
- 扶持资金申请
- 农业资金申请
- 发改委资金申请
- 工信资金申请
- 科技资金申请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