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商业计划书范文商业计划书代写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
制定体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特点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建设50门反映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80门优秀课件。总投资417万元,其中重点专业组投资300万元,其他专业组投资117万元。
(2) 专业布局
“十一五”期间,河北省重点培育和壮大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建材建筑业、电子信息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钢铁冶金业、石油化工、食品业等十大主导产业,医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学院现有41个专业,其中有2个国家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服装设计(工程方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对全国汽车维修与服装行业影响较大;四个省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市场营销专业,在全省环比影响较大。
服务河北省主导产业、全国相关产业和原军工企业,结合学院自身专业优势和特点,重点建设汽车检测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服装设计(工程方向)、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装饰技术等,使重点建设的专业资源配置、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依托重点学科,直接带动五个相关专业群体的建设,如汽车维修技术、服装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电气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学院将逐步加强其他现有专业团体的建设,如信息;冶金、管理、艺术等,本着量力而行、分期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增加专业结构布局。
(3) 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根据现有的8个培训中心、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服装工业技术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教学、培训等先进功能,建设项目和目标 按工学结合的培训模式要求。专业技能鉴定与技术研发中心、电气技术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五个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园实训基地,满足12000-15000名学生的实训教学需求,进一步提高培训设备先进水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0133万元,深化产学结合,增强造血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十一五”期间,企业和校办产业的利润从800万元增加到1160万元。重点专业生产实践由60%提高到80%,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服装工业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中心达到国内同类高校的领先水平,电气技术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达到省级同类高校的领先水平。现有校外培训基地约215个,具有校企合作、培训、技术研发、教师聘用、实习、就业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用1-2年时间,建成集教学、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型校园培训基地群,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大提高了学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3) 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7583万元,其中综合实训楼3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汽车维修技术中心改造,先进制造技术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心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础设施投资3982万元,设备投资3601万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1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覆盖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区,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建设,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形成校企合作良性互动的新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具体措施如下:
(1)选择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大、人才供需稳定的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每个专业建设两个重点校外培训基地。
(2)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探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相互认同,着力把企业技术权威、技术骨干等兼职教师纳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帮助企业建立各级学习型组织等措施,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竞争力,调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相关企业建立强有力的人才供需关系。
(3) 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建设培训基地、订单培训、勤工助学交替、校企双向干预、岗前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包和学习包,为进一步发展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索经验。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以上的在职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基础。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重点培养、加强引进”的原则,以专业教师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支750人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专业带头人达到26名,专业骨干教师达到84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达到86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80%。投入1000万元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其中重点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投入750万元,其它专业群投入250万元。
2、主要措施
(1)强化教师高职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
根据高职办学需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恪守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院把教师师德考核情况作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①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纳入学校岗位聘任、考核系统,设立岗位津贴,并根据该团队的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及职称评定挂钩。
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在学院现有215家校外实训基地中,选择具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规模较大和代表性强的40家左右企业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每家企业聘请相对稳定的4名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建立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针对下岗待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式管理,担任校内生产性实习的指导教师,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
④全面开展产学合作。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课件,专兼结合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
(3)加强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①组织国内外研修与深造。在2007、2008两年,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校、教师培训基地、企业研修与深造,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掌握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
②建立特聘教授制度。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实行特聘教授岗位津贴,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权威充实专业带头人队伍。
③继续实行聘任制。每年至少聘任20名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其它院校退休的教授或副教授,发挥他们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阶段性全日制在校任教,以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④完善顶岗实践制度。专业带头人3年中安排1年时间集中到本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挂职实践,骨干教师3年中安排半年时间集中顶岗实践,参与企业实际技术工作,以保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能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实践技能。
⑤引进专业带头人:20万元/人,现有专业带头人:10万元/人,引进骨干教师:8万元/人,现有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培养:2万/人。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①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顶岗学习,拜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见习,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②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发挥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先进的优势,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安排教师在校内培养锻炼。
③加强政策引导。招聘教师优先录用有二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要求新进教师来校工作三年内达到“双师”素质,现有专业教师中未达到“双师”素质的要求在两年内达到“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每两年中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把“双师”素质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⑤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训:1万/人。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 报告编制
- 可行性报告
- 商业计划书
- 项目建议书
- 立项申请报告
- 稳评报告
- 能评报告
- 项目方案
- IPO募投可研
- 项目申请报告
- 企业融资报告
- 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规划
- 特色小镇规划
- 产业规划
- 文化旅游
- 十四五规划
- 园区规划
- 田园综合体
- 乡村旅游
- 康养产业
- 景观设计
- 科技成果评价
- 科技成果评价
- 项目立项评估
- 项目结题评价
- 知识产权评估
- 成果价值评估
- 人才团队评价
- 扶持资金申请
- 农业资金申请
- 发改委资金申请
- 工信资金申请
- 科技资金申请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