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毛条加工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10 16:50:22

第一节 2006年毛条加工 行业 发展基本状况

一、发展现状

1、纯毛毛条

我国毛纺企业年加工需求净毛量为25-36万吨,国产毛仅有10万吨左右。因此,每年需进口羊毛20多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羊毛进口大国。由此可见,羊毛在我国是有市场的。就价格而言,目前国产毛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34.7一邱.3%,国产毛价格上仍有优势。国产毛理应好卖,但市场现实恰恰相反,国产毛市场份额极小,价格也很低。其原因是国产毛"质量差、信誉低",加工企业不愿意购买使用国产毛。我国加入WTO后,羊毛被确定为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农产品之一,而且时间不会很长便实行自由贸易,外毛将大批涌进国门,抢占中国羊毛市场。我区细羊毛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趋利避害,减少冲击。

目前,中国羊毛条业的情况呈现一种很特别的情况:羊的头数多(全国有1.33亿头,世界首位),毛纺产量多,进口羊毛多(过去11年平均每年进口22万吨)。一少是自给率少,每年11万吨左右,只占总需求量的三成。

在中国市场上,像羊毛市场这样起伏波动的不多。多年来,羊毛大战围绕着供求双方硝烟不断。

目前,国内羊毛企业中套用的标准五花八门,包括企业标准、 行业 标准、国家标准等,另外,还有工业分级方法、商业分级方法。很多业内人士也难搞清楚。制定统一标准和标准对应的代码,乃当务之急。

前期标准的混乱,直接导致后期市场的反应失调。让人吃惊的是,目前国产羊毛交易中,只有1%左右是通过拍卖市场进行的。质量的不稳定和标准的混乱,让交易商无法在拍卖市场上进行交易。而拍卖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澳大利亚羊毛的交易99%是通过拍卖进行的。

2、化纤毛条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但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常规产品趋同性发展,产能不断扩张,随着原料价格飞涨且震荡频繁,企业的加工区间被压缩至不合理的状态,盈利变得十分艰难,另一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高附加值和高新聚酯生产技术进行封锁,使得我国化纤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仍需要进口差别化纤维。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追求舒服、高档、保健、自然等成了新时尚,对衣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差别化、功能化化纤产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正如塑料 行业 ,通用树脂通过改性,从而具有工程化特点,并抢占部分传统工程塑料的应用市场,成为塑料工业持续发展的新增动力,化纤纺织也要走差别化道路,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不同企业间差别化的竞争优势,来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二、市场特点

1、2007年6月国毛条销价也继续走强

66S、64S、60S条平均报价分别为79400元/吨、57000元/吨、51000元/吨,比上月分别增长10.43%、6.54%、0.8%,与2006年6月同比分别增长56.6%、26.4%、37.8%。目前,国毛条多数品种价位新创近五年来历史最高水平,其中66S国毛条最高报价首次突破80000元/吨“界限”,70S国毛条最高报价首次跨越90000元/吨“大关”。

2003—2007年国毛条报价比较

单位:元/吨

 

2007年1~6月半细、中粗毛条报价与前期变化比较

单位:元/吨

项目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澳58s 48800 49700 49100 49400 51400 52500
澳56s 42300 42200 42000 41800 42400 43400
澳50s 36200 36300 36300 36000 36700 37200
新50s 32300 32300 32600 32500 32500 32600
新48/50s 31600 31600 35000 31900 32000 31900
新56s 35000 35200 36000 36700 37300 38700
乌56s 36000 36200 36500 36300 36200 36200
乌58s 41700 43000 44300 44700 46000 46400

2、2007年6月,半细毛销售总体平稳,行情增势微弱。

半细代表品种澳毛T424、T42592月报价分别为37000元/吨、30000元/吨,(T423无报价),与5月比,除T425持平外,T424则增加1.9%。与06年6月同比,除T425价格低9%外,T424则增加6.9%。半细毛条58S、56S、50S月报价分别为52500元/吨、43400元/吨、37200元/吨,与上月比,分别增长2.14%、2.36%、1.36%。与2006年6月同比,分别增长13.1%、7.4%、4.78%。乌拉圭毛条58S、56S本月报价分别为46400元/吨、36200元/吨,与5月比,除56S条报价不变外,58S条价则0.8%。与2006年同期同比,则分别增长15.4%、42%。

3、中粗毛销售依旧散淡,价格波动无大波澜。

代表品种新西兰原毛T100/3-5英寸、T107/3-5英寸本月报价分别为月报价分别为27700元/吨、26200元/吨、,与5月比各品种除T100/3-5英寸报价有所下跌外,其他基本变化不大,与06年6月同比,各品种行情分别-7.35%、-2.6%。

新西兰中粗毛条48/50S、50S、56S月平均报价分别为31900元/吨、32600元/吨、38700元/吨,与2007年5月相比,除56S条4.59%外,其他48/50S、50S各品类行情波动不大,与06年6月同比,除56S条增加8.7%外,其他分别降低2.4%、2.74%。

4、产品特征

内蒙古所产细羊毛的质量从总体上同澳毛相比,尚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进一步加快改造我们8个细毛羊品种质量,但从局部地区来看,如乌审旗、重点种畜场所产细羊毛,除净毛率偏低外,其他品质,如羊毛的色泽、细度、手感舒适度和强度,均可同澳毛相媲美。

国产羊毛"质量差、信誉低"的原因:

1)内蒙古8个细毛羊品种培育历史不长,远不及澳大利亚美利奴一百多年历史,而且品种间质量有差异;同一品种细毛羊不同饲养条件造成的差异;同一群体羊只整齐度的差异等等,以致造成内蒙古羊毛品质参差不齐,优劣有别。

2)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内蒙古地处高寒地带,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均衡的营养状况和不规范的羊毛流通体制以及人为因素,如手工剪毛造成羊毛长度降低,重剪毛增多;剪下的羊毛不除边、不分选,优劣混杂;自觉不自觉地将异性纤维混入羊毛中;毛价好时,掺杂使假屡屡发生。凡此种种,都是造成国产毛"质量差、信誉低",让毛纺加工企业深感头痛,望而怯步。

三、技术发展

1、制条工艺优化与新技术应用

应用推广计算机配毛、“毛条与纺纱加工过程的质量预测和控制”技术,优化原料结构,降低原料成本,优化工艺制定,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对于加工澳毛毛条,可以推广应用TEAM公式,测试加工水平。提高制条加工水平和制成率,改善纤维伸直度,提高毛网清晰度,优化原料适用范围。

2、短纤维纺纱技术和工艺路线的应用 研究

推广适宜加工羊绒、短羊毛与各种天然纤维或化纤混纺的精梳类细支毛纱线纺纱技术, 研究 总结规范工艺路线,配合纺机厂生产专用设备,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研究 制定相关的产品标准,使这项由企业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能够有更长的生命力。

3、羊毛细化改性工艺技术

开发拉细羊毛新技术,使纤维在强力未受损伤的条件下,细度减少20%左右,完善加工工艺,开发轻型高档产品。

第二节 毛条加工 行业 存在问题及发展限制

羊毛加工企业的市场观念较差,习惯于传统的地头污毛直接交易;

管理落后,对质量与价值关系的认识较差,质量控制不稳定;绵羊饲养群规模偏小,不利于现代化管理;

企业使用国产羊毛,工厂前道分拣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国毛的质量控制还缺乏成熟的经验。除此之外,国内至今还没有一家正规、权威的羊毛加工标准和质量检测机构,来帮助企业掌握标准,规范质量,从而影响了国毛总体质量的提高和国际市场开拓的进程。

国产羊毛无论质量还是品种,目前还不能满足终端消费者对羊毛制品精致、时尚、高品位的需求。

第三节 毛条加工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一、上游产业

1、养羊业

“十五”期间我国养羊业发展较快,2005年,我国羊存栏达到3.72亿只,比2000年增长28%;羊肉产量达到435.5万吨,比2000年增长59%。2005年,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5.7%,比2000年提高1.3个百分点。绵羊毛产量39.3万吨,比2000年增长38%。羊绒产量1.54万吨,比2000年增长41%。

目前,我国养羊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以下特点:

1)生产保持稳步增长

近年来,受重大动物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困境,畜产品市场一波三折,生产企业亏损严重,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受挫。2006年以来,家禽和生猪生产持续低迷,禽产品和生猪市场价格下降,家禽和生猪的饲养量减少,效益下降。而养羊生产近年来则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2)生产区域化优势明显

目前,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布局不断优化,畜牧业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肉羊业生产区域正在由传统牧区向农区转移,目前,中原和西南等省的农区已成为我国羊肉的主要产区。2005年,肉羊产业带14省(区、市)羊肉产量占全国的80.5%。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山东5省绵羊毛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的64.3%。内蒙古、新疆、辽宁3省羊绒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56.4%。

3)生产方式转变加快

饲养方式逐步由放牧转变为舍饲和半舍饲,使草地得到休养生息。一些草地生态脆弱的地区,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分散饲养正向相对集中饲养方式转变,生产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蓬勃发展。2005年出栏30头肉羊的规模场户187万个,出栏量占总数的41.4%。

2、化纤 行业

2006年,我国化纤 行业 实现利润总额66.2亿元,增长41.6%,净增19.4亿元;同时,日本化学纤维协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全球化纤产量同比增加5%,达3700万吨,中国的生产量占51%,首次突破全球产量的一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化纤大国。

但国家发改委也预测到,我国化纤 行业 虽然已经进入平稳上升期,未来几年化纤 行业 产能和产量增速将保持在7%至15%之间,但必须处理好投资增速反弹、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原料短缺、贸易摩擦等问题。

1)产业布局“一头沉”

化纤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的化纤 行业 自上世纪70年代末驶上快速发展轨道后,已经持续增长逾20年,平均增速达16.2%,并且在去年上半年,国内化纤 行业 实现利润28.57亿元,同比增长51.5%。即便如此,全 行业 亏损面仍达23.84%。中国化纤协会理事长郑植艺指出,从整体来看,化纤 行业 现在处于恢复性增长, 行业 运行中的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缓解。仅此一点,对中小企业来说就足以致命。

我国化纤 行业 的地域性特点比较明显,沿海五省一市—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福建、上海的化纤产量超过总量的80%,消费量超过50%;仅浙江和江苏两省的产量就占全国的68.7%,消费量占1/3。但根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常规化纤产品的生产已使东南地区承受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而一些中小企业又不愿到潜力较大的中西部地区,所以随着 行业 的深入发展,部分企业退出此 行业 是大势所趋。

就在东南地区面临各种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专项 规划 指出,未来几年,化纤工业在继续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化纤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要抓住我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积极推进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化纤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也要结合区域自身特点,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使 行业 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更有利于资源效率配置的合理利用。

2)贸易摩擦的隐伤

随着中国履行对WTO承诺的逐渐深入,与各个国家的贸易份额的加大,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据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的统计,我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海外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其中纺织品首当其冲。最近两年,我国化纤纺织产品曾遭遇多起反倾销案件,先是美国对中国棉制针织衬衫等纺织品设限,聚酯短纤制造商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聚酯短纤进行反倾销调查;后是欧盟无视中国一再采取的加征关税等措施,对中国T恤和麻纱采取设限措施,并对部分化纤布发起反倾销调查。在这种示范效应的带动下,不少国家也在酝酿针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措施。

化纤工业处于石化的下游、纺织品的上游, 行业 敏感性强,尤其受纺织 行业 的影响比较大,化纤出口主要依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而纺织业又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直接就业人口达1900万人。在各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品种的背后,每一个品种涉及的企业少则一千家,多则五六千家,影响深远。据了解,从欧盟对中国化纤布征收反倾销税以来,中国对欧盟市场占有率已从第一位下滑到第六位,市场份额也从55%递减到6.5%。

2007年化纤 行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强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循环经济和 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应用与开拓,进一步提高国际 行业 竞争力。同时,随着化纤产品出口的不断扩大,化纤产品结构要向高品质发展,并且企业要积极应对海外反倾销应诉。化纤企业正在围绕芳纶、碳纤维、聚苯硫醚、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等高技术纤维、生物工程材料及各类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及高附加值产品进行产业化研发和技术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下游产业

毛纺 行业 市场运行均较为平稳,其内销市场的表现尤其值得一提。

2007年1~5月,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6.55%,明显高于同期出口交货值2.37%的增幅;毛针织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6.72%,高于同期出口交货值18.91%增长水平。这些数字表明毛纺服装类产品国内销售比国际市场销售更加活跃。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提供的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市场服装销售数字显示,西服、羊绒、羊毛衫销售同比有所增长,元旦、春节假日消费增长更加明显。258户规模以上毛纺制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0.48%,与出口交货值22.20%的增幅差距缩小,表明非服装类毛纺产品国内市场需求有所上升。在国际市场方面,家纺类毛纺产品表现突出。2007年1~5月羊毛毯出口量虽然不大,但却比去年同期增长49.25%,表明羊毛毯的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羊毛衫出口同比增长10.52%;羊绒衫出口总量同比略有下降;毛梭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8.34%,其中出口欧盟和美国的数量同比增长较快,出口日本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

2007年上半年毛纺 行业 总体生产销售稳定,年初小有波动后步入正常,继续稳定增长。1~5月呢绒和绒线生产继续保持增长。由于年初春节和元旦两个节假日连休的原因,与上年同期比,呢绒生产1月高起点,2月降幅明显,3月、4月小幅增长,5月增速明显;绒线生产1月生产量同比增幅较小,2月起同比稳步增长,至5月增速回落。

从 行业 运行情况看,2007年上半年我国毛纺织 行业 经济运行质量平稳。1~5月1372户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15.55%;利润总额18.27亿元,同比增加2.17亿元;销售利润率达到3.19%,同比减少0.07个百分点;三费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为5.21%,同比减少0.26个百分点,表明毛纺织 行业 经济运行质量比较稳定。

从毛针织 行业 运行情况来看,2007年1~5月规模以上1891户毛针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26.72%;利润总额9.86亿元,同比增加4.56亿元;销售利润率3.43%,同比增长1.0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三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22%,减少0.67个百分点;企业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1.00%,财务费用上升较快,同比增长33.29%。

从毛纺制品 行业 运行情况来看,2007年1~5月规模以上258户毛纺制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75亿元,同比增长18.51%;经济效益增长呈波动态势,2月份全 行业 效益好转,到5月份利润总额累计亏损2388万元。1~5月毛纺制品 行业 的三费同比增长较快,三费占主营收入比例为8.82%,同比增加0.23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6.13%和20.18%,对 行业 效益影响较大。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