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碳酸锰产品概述及上下游产业链分析(碳酸锰项目市场投资商业计划书 -节选)

发布时间:2019-11-29 10:52:39

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1、定义

1)分子式:MnCO3;

2)分子量:114.95;

3)物理性质:玫瑰色三角晶系菱形晶体或无定形亮白棕色粉末。相对密度3.125。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即碳酸),不溶于醇和液氨;

4)化学性质:溶于稀无机酸,微溶于普通有机酸中。在干燥空气中稳定。潮湿时易氧化,形成三氧化二锰而逐渐变为棕黑色,受热时分解放出二氧化碳。与水共沸时即水解。在沸腾的氢氧化钾中,生成氢氧化锰。

高纯碳酸锰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软磁性铁氧体,高磁导率铁氧体,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工耗铁氧体,高稳定、低损耗铁氧体等和高纯一氧化锰。

2、用途

碳酸锰是制造电信器材软磁铁氧体,合成二氧化锰和制造其他锰盐的原料;用作脱硫的催化剂,瓷釉、涂料和清漆的颜料;也用作肥料和饲料添加剂;用于医药,电焊条辅料等,用作生产点解金属锰的原料。

第二节 行业 发展历程

锰矿物的利用历史十分悠久,据文献记载,世界上利用锰矿物最早的国家有埃及、古罗马、印度和中国。我国利用锰矿物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4500~7000年前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彩陶文化)时期。由于软锰矿呈土状,它的颜色呈黑色,极易染手,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奇妙的陶器着色颜料。

可是锰元素的发现却比较晚,到1774年才由瑞典矿物学家甘恩(J.G.Gahn)从软锰矿中还原出了金属锰。

最早开采的锰矿山是美国田纳西州惠特福尔德(Whitifeld)锰矿,始采于1837年,到1884年锰矿石年产量已达4万t。印度也是开采锰矿较早的国家之一,始采于189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度出口锰矿石一直居世界首位。1928年以后其地位被原苏联所取代。从本世纪20年代末原苏联的锰矿石产量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此外,开采锰矿石比较早的还有巴西、加纳、澳大利亚、南非和加蓬等国。

我国锰矿的地质找矿工作开始得也比较早,据所见资料,从1886年开始,并于1890年首先在湖北兴国州(今阳新)发现锰矿,随后于1897年和1907年又先后在湖南发现安仁、攸县和常宁、耒阳锰矿;1910年发现广西防城大直、钦州黄屋屯锰矿;1913年和1918年,前后发现了湖南湘潭上五都锰矿(1937年改称为湘潭锰矿)和广西木圭、江西乐华锰矿。我国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如朱庭祜、王晓青、田奇玲王隽、李殿臣、李四光等等对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江西等地做了大量锰矿地质调查,初步了解了我国一些锰矿产地及其锰矿石质量,探讨了锰矿床的成因。

大规模的锰矿地质勘查工作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0年广西工业厅对桂平木圭锰矿、华东地测处对南京栖霞锰矿、西南工业厅对贵州遵义锰矿进行勘查开始,经过近50年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到1996年底,全国锰矿地质勘查投入约6.8亿元,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约190多万m,累计探明锰矿石6.48亿t。

第三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碳酸锰是以菱锰矿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由于碳酸锰矿石占到国内锰矿资源的73.06%。以下就以我国锰矿为上游进行 分析 。

1、我国锰矿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锰是我国优势矿产。截止2007年年底,全国保有锰矿查明资源储量7.93亿吨,其中,能够作为矿山开采设计依据的基础储量2.24亿吨,占28.3%。按2007年的开采量及实际回采率,静态保证年限为26年。

我国锰矿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储量分布相当集中

我国锰矿资源分布较广,全国有23个省市区拥有资源储量,但查明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在查明资源储量超过1000万吨的9省区市中,南方广西、湖南、云南、贵州、重庆、湖北6省区的查明资源储量66780万吨,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84.2%;而属于北方地区的只有辽宁、陕西、新疆3省区,查明资源储量6430万吨,约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8.1%;以上9省区市查明的锰矿资源储量的总量达7321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92.3%。而其中资源储量最多的两个省区是广西和湖南,查明资源储量均在1亿吨以上,两个省区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5.5%。

2)贫矿多,富矿少

我国锰矿资源以贫矿为主,富矿很少,全国锰矿矿石中的锰品位平均只有21.4%,其中,品位中等及中等以下的贫矿查明资源储量达7.54亿吨,占全部查明资源储量95%以上,需要通过选矿人工提高品位后才能利用;而氧化矿锰品位在30%以上,碳酸锰矿锰品位在25%以上,无须选矿即可直接利用的富矿资源储量只有3885万吨,还不足全部查明资源储量的5%。

3)矿石类型以碳酸锰矿为主,组份复杂难选

我国锰矿矿石类型主要有三类,就查明资源储量来讲,以碳酸锰矿石为主,这类锰矿查明资源储量44325万吨,占查明资源储量总量的55.9%;氧化锰矿石次之,查明资源储量19982万吨,占查明资源储量总量的25.2%;其它类型锰矿14986万吨,占查明资源储量总量的18.9%。实际上,不少碳酸锰矿床上部的氧化锰矿石已经采完,下部的碳酸锰矿石必须转为地下开采,从而大大增加了采矿成本。

我国锰矿物质石组份复杂,矿物颗粒一般细而难选,技术加工性能差。矿石中磷、硫、铁、硅、钴、镍等含量高。一般情况下,磷、硫是有害元素;钴、镍是有益元素;铁、硅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

4)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很少

我国锰矿床以中小型为主,大型很少,储量超过1亿吨的特大型锰矿仅广西下雷1处,储量在2000万-1亿吨的大型锰矿6处,储量在200万-2000万吨的中型锰矿54处,其它均为小型。全国共有锰矿区362个,平均规模只有219万吨。而在世界上的大多数锰资源国,一般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巨大矿床。由于矿床规模较小,比较适合小规模开采,生产集中度差。2007年,全国共有锰矿规模开采企业617家,其中,大型企业16家,占锰矿开采企业的2.59%;中型企业33家,占5.35%;小型企业399家,占92.06%。另外,还有169家小矿因为规模过小划在了小矿行列。其实,还有相当数量的群采矿点没有计算进来。

2、锰矿开发利用现状与进出口情况

经过多年开发,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桂西南地区、川黔湘交接地区、遵义地区、辽宁朝阳地区、湖南云陵地区、滇东南地区、湘中地区、陕南川北城口地区、广西桂平地区等九大锰矿开发集中区。锰矿石产量则在1996年达到766万吨的高峰值后急剧下降,1999年产量仅318.6万吨,后有所回升,2000年为351.4万吨,2005年达到828.8万吨,这一期间年均增长17.3%。但近年产量又有所下降,2006年产量686.8万吨,比上年下降17.1%;2007年略有回升,为692.1万吨,比上年增长0.77%。

由于高品位优质锰矿石供应不足,我国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商品级富锰矿。2006年,我国进口锰矿石620.7万吨,用汇64577万美元,单价104.04美元/吨,折合人民币860元/吨。2007年,锰矿石进口量增加到663.4万吨,同比增长6.88%。同时出口锰铁25.15万吨,同比减少11.56%;出口硅锰铁84.43万吨,同比增加63%。此外,还有30万吨左右的锰金属出口。

第四节 下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软磁铁氧体

1) 行业 概况

软磁铁氧体材料是电子信息和家电工业等的重要功能材料。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软磁铁氧体材料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性能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我国软磁铁氧体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前景广阔。

磁性材料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机械、电子、信息等产品性能的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支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材料。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磁性材料主要分为铸造磁体、软磁铁氧体、永磁铁氧体和稀土永磁四大类。软磁铁氧体是品种最多和应用最广的一种磁性材料,是电子信息和家电工业等的重要基本功能材料。目前,世界磁性材料的产量约为127.7万t,其中软磁铁氧体的产量约为38.6万t,占总产量的30%左右。我国磁性材料的产量约为63.7万t,其中软磁铁氧体的产量约为20.5万t,占总产量的32%左右。

2)应用领域

软磁铁氧体按应用可以分为高磁导率铁氧体、功率铁氧体和抗电磁干扰铁氧体。高磁导率铁氧体主要指初始磁导率大于5000的Mn-Zn系铁氧体。高磁导率铁氧体制备的磁芯的体积显著减小,适应元件向小型化、轻量化发展的需要,在电子工业和电子技术中应用广泛,可以做通讯设备、测控仪器、家用电器中的宽频带变压器、微型低频变压器和微型电感元件等。功率铁氧体主要指在一定频率(几百千兆赫兹)和磁感应(几千高斯)条件下,可以保持低功耗,而且其功耗随着磁芯的温升而降低,在80℃左右达到最低点,形成良性循环的Mn-Zn系铁氧体。功率铁氧体主要用于开关电源变压器和回扫变压器等功率型电感器件,是目前产量最大的软磁铁氧体。抗电磁干扰铁氧体主要指在宽频带范围内实现射频信号的能量传输和阻抗变换的Ni-Zn系铁氧体。在系统中使用Ni-Zn系铁氧体制备的滤波器、抑制器等器件是一种非常有效和简单、经济的实现抗电磁干扰的办法。

3)软磁铁氧体的市场及生产

软磁铁氧体在工业中的应用始于19世纪末,是伴随着电力电工及电讯技术的兴起而出现的,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软磁铁氧体不仅应用于家电领域、信息化领域、汽车领域和其他配套领域,更主要的是软磁铁氧体作为电子元器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需求。以软磁铁氧体为主要原材料的铁氧体软磁元器件,作为一种基础功能产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从资源还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铁氧体软磁元器件的发展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其需求量也必将与日俱增。近年来,电脑、移动通信、光纤通信、EMC、DVD、数字电视以及新型照明灯具等的快速发展,为软磁铁氧体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市场。在这一市场中,发展较快的软磁铁氧体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功率铁氧体,约占软磁铁氧体总量的50%;高磁导率铁氧体,约占总量的25%;宽带射频和电子镇流器与照明变压器用软磁铁氧体,约占总量的10%;抗电磁干扰(EMI)铁氧体元件,约占总产量的5%。

软磁铁氧体的生产投资较大,占地面积较宽,是一种高耗能和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我国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及能源,还拥有大量的电子变压器和电感器厂家以及全球最大的彩色电视机、显示器、电脑及外设制造业。所以软磁铁氧体的主要产地已经逐步由日、美、西欧等国向我国转移,有利于促进我国软磁铁氧体的市场需求。据有关部门和专家预测,在未来5-10年内,世界软磁铁氧体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6%~10%左右,而我国则将以15%~2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发展。可以预见,到2010年后,我国软磁铁氧体的市场需求将高于30万t,这将给国内软磁铁氧体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高性能软磁铁氧体(相当于日本TDK产品的PC40和H5C2及以上系列)的市场需求也在逐年递增。高性能软磁铁氧体占软磁铁氧体总需求的比例由2000年的10%以下增至2005年的30%以上(PC40及以上2万t,H5C2及以上1万t)。国外的一些元器件、整机配套公司,如MOTOROLA、NOKIA等手机公司,BELL、LUCHUN等通讯公司,IBM、DELL等电脑公司,以及索尼、松下、东芝、三星等大量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建厂,加剧了市场对高品质软磁铁氧体的需求。此外,我国已经加入WTO,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迫使软磁铁氧体元器件 行业 不得不树立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抓的新意识、新观念。这都将促使我国软磁铁氧体工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我国软磁铁氧体产业的发展。

2、化肥

1) 行业 发展概况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肥料在稳定我国农业的持续增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肥料与农作物生产紧密相关,是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中的基础环节,它对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化肥工业稳步发展,产量逐年增加,化肥自给率迅速提高。在化肥工业中,氮肥占主导地位,磷肥次之,钾肥所占的比例最低。我国氮肥基本自给自足,磷肥1/3靠进口,钾肥则大部分需要进口。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化肥市场对外资批发和零售全面放开,中国政府对于WTO承诺的如期兑现受到国际称赞和关注。化肥市场全面开放,将使中国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国内方面,首先是环境压力。目前中国化肥产业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环保问题:化肥利用率低,不仅浪费了资源,增加了农民投入,而且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磷石膏、高磷废水和高含氟气体的排放,也对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其次是资源压力。生产化肥的资源如磷矿、钾盐、煤炭和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实现既节约资源又满足日益增长的化肥需求,对中国化肥产业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再次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压力。化肥作为资源型产品,所消耗资源的稀缺和有限性,与农民作为化肥消费者的少支出多收入,永远是一对矛盾。此外,农业生产多样化趋势也给化肥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8年,出口关税上调。对化肥氮、磷、钾以及有机及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影响各异。长远来看,中国化肥 行业 面临需求和成本的双重压力。“十一五”期间,将是化肥 行业 的整合期和产品结构调整期,富含磷、钾的高浓度肥将成为今后的重点产品。

2001-2007年我国化肥产量统计图

                                                                                       单位:万吨

2)2008年 行业 运行状况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除钾肥外的其他主要化肥品种和原材料价格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

受国际化肥市场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去年我国化肥市场价格出现了上半年急剧上涨、下半年快速下滑的走势。从整体看,产量下降、出口受阻、进口锐减、需求不振是2008年我国化肥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

(1)产量下降

由于2008年8月之后我国化肥生产明显减速,各主要化肥品种生产开工率大幅下降。2008年全国化肥总产量(均为折纯量,下同)5867万吨,同比增长1.42%;其中氮肥4331万吨,同比增长2.75%;钾肥277万吨,同比增长3.4%。磷肥1258万吨,同比下降3.27%。

我国氮磷钾月度总产量变动趋势

                                                                                                  单位:万吨,%

(2)进出口数量锐减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化肥进出口数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化肥出口总量964.9万吨,同比下降30.1%;进口总量为618.5万吨,同比下降47%。占化肥进口总量83.1%的氯化钾进口量为514.1万吨,同比下降45.4%。

由于国内生产停滞,需求不振,加之市场上有大量前期高价原材料需要消化,2008年我国主要化肥品种进口量持续下降,但由于进口价格上涨,进口金额反而有所增加。据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化肥价值34.7亿美元,增长19.8%;进口平均价格为561.8美元/吨,上涨1.3倍。

2007年/2008年主要化肥品种进出口量对比

                                                                                                            单位:万吨

(3)需求不振

2008年上半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使农民的种植收益显著下降,这反过来又限制了农民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以及对化肥的投入,从而使得农民对于化肥的需求出现近十年来最大的萎缩。据统计,2008年我国化肥表观消费量预计为5506万吨,同比下降4.2%。而相关 行业 协会预计,2008年国内氮肥需求下降5%以上;磷肥的需求下降15%-20%;钾肥的需求下降30%-40%。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