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日历行业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9 10:50:15

第一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 分析

(一)经济形势回顾

1、综合 分析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2003-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2003-2007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

单位:亿美元


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2003-2007年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2、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减少709万人。

2003-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


 

2003-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1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515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95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2051万人,增加631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98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68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3131万人,增加7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645万人,增加4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2155万人,增加1887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3966万人,增加14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7755万人,增加1296万人。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积受益2.6亿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4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2%。农村医疗救助603万人次,增长150.1%。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306万人次。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86万人。全年227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1万人;345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1859万人。

年末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63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8万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29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3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1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2亿元。

3、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4.07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6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亿株。截至2007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

2003-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标准煤、%

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

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在监测的342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6.1%,较好的占64.6%,轻度污染的占28.1%,中度污染的占1.2%。

全年平均气温为10.1℃,比上年高0.2℃。全年共有8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增加2个。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7000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9.0%,提高3.3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28.5亿平方米,增长7.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0%,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899万公顷,上升19.2%。其中,绝收575万公顷,上升6.2%。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9260起,上升13.3%。无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全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6亿元,上升46.9%;死亡1168人,上升54.9%。全年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5亿元,上升10.9%。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4亿元,减少59.5%。全年累计发生赤潮面积11610平方公里,减少41.5%。全年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5万起,共造成5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成灾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2亿元。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1480人,比上年下降10.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13人,下降26.3%;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05人,下降8.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485人,下降27.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2万人死亡,38.0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5.1人,减少1.1人。

(二)2008年经济形势展望

由于CPI已连续5个月超过我国5%的通货膨胀预警警界线,生产资料价格近期也在快速上涨,温和结构性通胀已有向全局性通胀蔓延之势,因此防止全局性通货膨胀将成为2008年宏观调控任务的重中之重。但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同时加快,经济内生性增长十分强劲,2008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环境良好

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世界对中国经济长期看好预期是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基础和实力,反过来,这些盛会的召开又将大大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原材料、燃料与动力供应紧张状况基本缓解。大型煤气化工程、小火电关停与新装机容量扩充、京沪高铁兴建在即等基础建设蓬勃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能源、交通、水利和生活环境也已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多年稳定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福利事业的推进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内部环境,不仅有力保证了2008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还将延续中国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

2、农业有望稳产增收

农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征。虽然中国2004—2006年连续4年粮食增产丰收,但由于国际市场粮食出现短缺失衡,致使2007年国内粮食供应偏紧。2008年这一状况有望得到解决,因为从2007年世界粮食收成来看,国际粮农组织十分乐观,预计将达到粮食产量的历史最高水平。其次,我国政府支农力度逐年增加,特别是2007年种粮、生猪饲养等农业补贴发放到位都将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此外,只要政策到位,农民根据市场自主调节生产的能力会进一步显著增强。

3、投资仍将稳定增长

连续数年的经济增长已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集中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更多的是以投资建设的方式还富于民,2008年正逢政府换届之年,稳定经济增长是其首要工作职责,以建设投资为中心则又是大多数政府工作的常规之策,因此政府投资的内在动力十分强劲。不仅如此,2007年企业利润大幅上升,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机会和条件增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还会继续加大国内投资。综观国内投资的各种因素,2008年投资热度将会依旧不减。

4、消费迈向新台阶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在保持近几年住房、汽车及旅游火热的基础上,家庭吃、穿、用等日常消费出现较大增长。2007年消费旺盛的另一大特征是在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处于较大上涨时,消费者信心指数连创新高,这一特征表明城乡居民对未来个人收入与未来生活状况等前景看好。 分析 2007年消费增长加快的原因,除居民收入增长之外,2007年最低工资标准、低保、医保、退休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大范围贯彻落实才是我国消费状况明显改善的最重要原因。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障碍,消费活力才能得以释放。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对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看好,2008年我国消费还将迈向新台阶,这一增长态势将充分体现在家庭高档消费品(如新型家电和数码信息产品等)、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及家庭服务等日常消费服务上。

以上诸多因素表明,2008年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依然十分强劲,但其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

首先,国际国内资源品价格起伏不定。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编制的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指数显示,在农产品、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下,除个别品种外,1-12月份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呈现普涨现象,价格总水平涨幅较大。1-12月现货、期货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升12.21%、12.24%。与此同时,国内初级品、资源品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加快,10-12月份国内钢材、水泥价格开始攀升,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涨幅明显。此不但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并且也提高了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支出与消费,为明年的经济总体走势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我国经济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一是内需不足,2007年我国贸易出口仍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尽管政府采取了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等各项调控政策,但出口增长势头依然旺盛;二是消费不足,投资多年来一直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军,而且投资结构不合理,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 行业 投资增速高于平均增速;三是资源消耗与环境承受压力过大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财政部2007年12月21日宣布,我国将从2008年1月1日起进一步调整进出口关税,总水平保持9.8%不变,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但2008年将继续以暂定税率的方式对煤炭、原油、金属矿砂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并将对木浆、焦炭、铁合金、钢坯、部分钢材等生产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政府希望通过加大出口政策调整力度和执行力度,减小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同时也减小经济对出口的依存度。

经济政策的调整不仅体现在出口政策上,资源品价格的定价机制、土地与环境保护的力度都会加强,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传导,影响可能会在2008年集中显现出来,近期出口增速回落的迹象表明经济政策已在发挥潜在的作用。各项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将会大大降低依赖资源品生产、制造和加工企业的利润,一些缺乏技术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因此,综合 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各类因素,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但速度会有所放缓,从2007年态势小幅回落1-1.5个百分点。

第二节 行业 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1、商品日历属于美术类出版物,只能由国家批准的出版社出版。

2、对日历出版品种实行总量调控。凡属美术、摄影专业出版社,每年安排日历品种不限;凡属新闻出版署核准出版书范围允许出版日历的出版社,每年安排日历品种不得超过5种;其它出版社,每年可以安排日历量之中。

3、日历画面和文字均不得有禁载内容。不得宣传封建迷信;不得选用裸体摄影作品;选用人体美术作品,限于世界古典艺术名作;选用比基尼泳装摄影作品,限于游泳、健美等体育比赛画面,格调必须健康。

4、商品日历必须使用标准书号和条形码,并注明日历名称、作者、出版者、责任编辑、印刷单位、总发行单位、定价等事项,不得缺项。否则,按非法出版物查处。严禁以任何名义买卖书号出版日历。

5、日历印制前制作的用于征订的样张、样本,须报送新闻出版署图书司备案。日历出版后一个月内,须按图书样本缴送管理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缴送样本。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