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养老院产业概述及行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9-11-28 10:09:33

第一节 养老院产业的概念

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

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农村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城市街道也有兴办敬老院的。

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有条件的敬老院还接收享受退休金待遇的自费老人。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许多地区还为优抚对象的孤老兴办光荣院,吸收符合条件的对象入院。敬老院贯彻集体事业集体办的原则,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集体承担,统筹解决。贫困地区的敬老院,集体组织供给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补助。敬老院的宗旨是敬老养老,把安排好老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放在首位。敬老院经常组织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娱体育活动。有的乡镇把敬老院办成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为乡、镇社区的老人提供福利服务。

第二节  养老院产业发展历程

(一)50年代救济性政策决定的救济型养老服务业的建立

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人民政府合并所有教会、团体开办的救济院、慈幼院,建立了社会福利院,最初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是因战争、灾害造成的难民、灾民、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城市无业游民和少量经政府打击制裁的地痞流氓恶棍中无劳动能力的人。政府对这些人的福利政策是保障其最基本的吃、穿、住、医、葬的生存需求,从保障形态看,是以救济为主的救济型。1953年以后,北京农村以乡镇为主,兴建了一批农村敬老院,收养农村中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对他们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费用由乡、村两级统筹,其基本保障形态是救济型的社会福利。

(二)80年代救济型政策向福利型政策转变决定了养老服务业的转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已不仅仅是“三无”对象和“五保”对象。由于计划经济的被打破,“职业福利”的逐渐萎缩,原来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和单位建立起来的福利网也被打破,“企业人、单位人”改变成“社会人”,更多的福利服务需求被推向了“社会福利”,众多的老年人为提高生活质量,向养老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救济型保障形态为主的社会福利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变社会福利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和服务理念的落后局面,1984年,民政部在漳州召开了全国民政社会福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检讨了前30多年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进程中的得失, 研究 了今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我国社会福利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服务对象的转变,即由过去单纯为传统的“三无对象”、“五保户”提供福利服务转变为向所有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福利服务;二是要实现保障形态的转变,即由仅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救济型转变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的福利型。漳州会议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福利工作理念,北京的社会福利工作也开始了新的历程。近20年来,北京的社会福利尤其以养老服务业最为突出,各类福利院、养老院、老年护理院的蓬勃发展,承担了社会上大量的养老服务需求,逐渐形成一个养老服务产业,而大量的家庭养老支持系统、社区养老服务系统、院舍养老服务系统形成了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三)21世纪初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开创了养老服务业的新局面。

2000年民政部为改变社会福利的落后状况做出了重大的政策性改变,由国家统包统管社会福利事业的局面向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会福利事业转变,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策略。

第三节 养老院产业特征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养老服务业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养老服务机构与相关设施仍以国家和集体投入为主。

现有养老服务、老年文化体育消费基本定位在福利性、公益性范畴,大多数养老设施主要集中在民政部门主管范围之内,最具代表性的是遍布城乡的各类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等机构及相关设施,并由国家及各级财政支持。

二是非公有制养老服务发展较快。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非公有制养老机构所占比例很小,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少数地区已占相当比例,其中一些单项指标超过公有制养老机构。相对国营与集体养老服务机构而言,受市场利益驱动,非公有制养老服务起点较高,一般服务质量较好,收费较低,社会反映较好,竞争力较强。但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讲,养老服务业利润不高,参与者仍不多。国营、集体所办养老机构经济压力较小,因而竞争意识不强。但由于有政府支持,目前在集中供养方面仍起着主力军作用。

三是养老服务投资模式不断创新。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老年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探索,出现一些新的经营模式,如国办民营、个体、合伙、股份、合资等投资、经营模式。有的地方对国家、集体投入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改革,采用福利性投资、产业化经营的办法,经营者自负盈亏,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业正在逐步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 我国养老院 行业 发展困境

养老机构供需匹配矛盾突出现行的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源于建国初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政府的做法对于稳定民心、促进生产、安定社会等都是具有积极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国内90%左右的敬老院、养老院、老人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虽然也开始收住社会的老人,但是基本上仍然沿用这种由政府、集体出资建设和经营的管理体制。我们重新 分析 和评估这种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时,发现有许多问题。

1、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集体已无法包揽和完全解决养老问题。

2、原有的养老机构大部分设施陈旧、条件较差,满足不了现在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医疗护理等的需求。

3、经过改造、扩建的一些养老机构,虽然设施条件、环境、医疗、护理较好,甚至还比较超前,但提供的服务对象并不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变成了休闲、度假的场所,而最需要关照的高龄老人,则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4、养老机构供需匹配矛盾突出目前,我国存在敬老院大量床位空闲与老人无法入住的矛盾现象,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共有床位120万张,实际在老人院的老人只有70多万人。全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有7800多万,其中7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也就是说,需照料的老年人逐年增加。为什么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竟会造成近50万张床位的浪费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传统的养老观念。

因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一般老人不是万不得已,都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进养老院生活,总觉得进养老院是孤寡老人的事,有失面子。

第二,经济困难。

在我国老人群体中,年龄越高的老人收入越低,他们大多数在工资改革前就退休了,在高龄老人中,妇女占绝大多数,她们往往无任何收入来源,单纯靠子女供养。收入分配上的这一特点,使那些高龄且无法自理的老人,面对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只能望而却步。

第五节 我国养老院行发展趋势

中国在经济在不太发达的条件下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根据这些需求,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创新养老模式已成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创新养老模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 养老产业必须走社会化的道路

目前,社会参予养老产业已是绕不开的门槛。主要包括:

1、服务主体社会化。即服务机构、服务设施的社会化;

2、服务客体社会化。也就是服务对象既突出重点又要面向社会全体老年人,增大服务的受益面;

3、资金筹措社会化。改革资金来源的单一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解决养老助老服务资金问题;

4、服务队伍社会化。建立一支由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以专职人员为主体,兼职人员为辅助,青年志愿者为基础,形成庞大的服务队伍;充分动员公众和年轻型的老年人参与自愿助老服务;增强老年人的自助能力和代际间的互助意识。

(二) 养老产业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不能等同于慈善事业,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内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在政府的扶持下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 规划 积极发展,走产业化道路,逐步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 养老产业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

养老产业是一项长期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工作,要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来 研究 和发展,实行劳动准入制度,提高专业工作者队伍的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以上专业化措施,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人才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是一场政府、社会、全民支持,三位一体的新养老运动、新社会运动,这就需要社会共同努力,克服现有养老模式的不足,顺应社会需求,探索出多种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与深层次需求的养老模式,创造出多个“以人为本、终生关怀”的亲情养老模式,多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