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盐酸产品概述及上、下游产业链分析(盐酸项目市场投资商业计划书 -节选)

发布时间:2019-11-28 10:08:24

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1、产品定义

盐酸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易挥发、有刺鼻的气味的液体。

2、性能及应用特点

1)溶解性: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2)对健康、环境等有一定的危害

健康危害: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二节 发展历程

可以由多种途径制得盐酸,工业化生产由氯气、氢气燃烧合成HCl气体,再用水吸收而制成。钢制氯化氢合成炉一直沿用至今。1936年石墨降膜吸收器在美国问世,实现了盐酸的工业化生产。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合成炉-冷却塔-降膜吸收器流程(通常附带尾气吸收塔),即所谓的炉-冷-吸流程。

到上世纪60年代,法国率先开发了圆块式三合一石墨盐酸合成炉,经过不断改进已成为合成盐酸的先进设备。

如今,将尾气塔也合并到1台设备中的圆块式四合一石墨盐酸合成炉也已出现。石墨炉代替钢制合成炉是盐酸生产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在合成盐酸技术改造中,用到了一种叫合成炉的生产设备。

1、三合一合成炉特点

1)结构紧凑、流程简单。将原先多台设备合并为1台,设备间的管道、管件减少,方便了操作,减少了泄漏点,可减少占地面积三分之二以上。

2)合成强度高。石墨完全耐盐酸腐蚀,且是热的良导体,位于高温区的石墨炉盖由吸收液冷却,石墨合成筒内、外壁从上到下全程有液体冷却,合成炉使用寿命在正常操作下可达10a以上,国产石墨炉有运行15a以上的实例。因吸收液从合成筒内壁流下时,液膜不但可以吸收HCl气体,更重要的是液膜被加热及气化时,消耗了大量的近壁热量,使石墨炉筒内壁温度不会太高(即正常操作时不会高于100-108℃),既保护了合成筒,又成倍地提高了单位产能。

3)传热效率高。合成段的传热已不是对气体的间壁冷却,而是对吸收液的冷却,吸收液对高温气体又进行直接冷却,从而大大提高合成段的传热系数,进而可降低合成筒温度。特别是圆块式三合一炉,由于其吸收换热块是圆块式,其结构能强化吸收与冷却过程,因而整台设备的传热与吸收效率较高。

4)价格便宜。与钢制炉设备、管道、管件相比,制造工作量大为减少。同样生产能力的三合一炉的设备价格仅相当于钢制炉及配套设备的一半左右。

5)生产弹性大。炉筒内壁吸收液分布均匀,无干壁现象,因而能大幅度提高产能,在最高设计能力的15%-100%之间均可正常操作。钢制合成炉必须在80%-100%之间操作。

6)生产盐酸纯度高。生产的盐酸含铁离子及游离氯甚少,可生产出试剂级、食品级盐酸。用于萃取,可减少稀土萃取过程中盐酸除铁和除游离氯工序。

7)对氯气、氢气无特殊要求。对入炉的氯气、氢气的含水量无特殊要求,即对氯、氢处理的要求不高。

8)改善了工作条件。炉体外用水冷,避免热辐射,改善了工作条件。

9)安装、操作、维修方便。采用积木式组装的设备,可以在现场进行装、拆。由于设备数量减少,操作和维修量减少。

10)需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由于石墨是脆性材料,开始氧化温度为350-450℃,远低于氯氢火焰温度,因而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水冷却系统绝不允许断水,尽量减少冷却水夹套内结垢。

2、三合一盐酸合成炉的缺点

1)三合一炉需要大量的冷却水,需要扩大冷却水循环系统,以保证循环冷却水量。

2)三合一炉冷却过程中的夹套容易结垢,夹套结垢太厚会影响冷却效果,对生产极不利。阻垢问题不能忽视,可采用离子棒阻垢、除垢装置,电子除垢、阻垢仪或内磁处理器等阻垢、除垢。

3)石墨属脆性材料,极易损坏,应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第四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盐酸主要应用于染料、医药、食品、印染等 行业 。

1、2007年染料 行业 运行 分析

1)产量稳定增长,增长速度略有下降。2007年,染料 行业 工业总产值(现价)增长速度与上年比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全国染料生产量与去年同期比虽然保持了一定增长,但增长速度下降了1.3个百分点。根据协会的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染料产量都有所增长。前三类染料产量分别是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硫化染料。主要染料生产省市中,染料产量增长较大的有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和江苏省。浙江省染料产量继续居各省市之首。

2)出口数量与效益稳定增长。2007年染料出口数量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国各类染料出口合计28.4万吨,与上年比增长了13%,增长速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创历史新高。出口创汇总额10.04亿美元,第一次突破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5%,增长速度提高了19个百分点。出口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出口比较好的染料有分散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和硫化染料。

3)在主要出口省市中,河北、广东、江苏、山西增长速度最快,都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而且效益也基本同步增长。浙江近几年一直是我国染料第一出口大省,2007年继续保持染料出口大省的绝对地位,出口数量达到11.2万吨,年出口总量第一次突破10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9.4%,出口效益逐年增长。

4)在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增长比较快的有泰国、韩国、印度、我国台湾等,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效益明显提高。在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只有美国出口数量下降,但出口创汇有所增长。

5)进口平稳下降。2007年全国各类染料进口合计6.7万吨,与上年比下降了0.9%,与上年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用汇金额4.42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口数量下降,这并不是市场需求减少,而是我国染料工业的快速发展,替代了部分进口染料。从各类染料进口情况 分析 ,主要类别的进口数量都有下降,包括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直接染料。

6)出口退税取消的影响缓解。从2007年7月1日起,染料退税率从13%降为0。染料出口价格陆续上调了10%~15%。7月、8月影响比较大,出口订单明显减少,进入第四季度后基本恢复正常,基本缓解了染料生产企业取消退税的影响。取消出口退税对出口数量的影响也不明显。

7)出口退税取消、价格上调以后,我国染料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与亚洲国家的产品价格基本相同,比欧美的产品价格略低,价格优势不如以前明显,但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比以前有很大提高。据了解,一些中间体和染料品种已经开始恢复生产或增产,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8)加工贸易取消出口对染料 行业 影响不大。继商务部2007年初公布第一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后(其中有分散染料),2007年12月21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又将589种商品列入第二批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其中有全部染料。从我国目前染料出口贸易方式 分析 ,2007年染料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量的93.3%,一般贸易出口方式还是占有较大比重。2007年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贸易染料出口数量仅占出口总量4.6%。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全 行业 的生产和出口影响不会太大,但仍要多关注市场的变化和趋势。

2、2007年医药 行业 分析

2007年,是我国医药 行业 的调整年。医药市场药品降价、成本费用压力加大,上半年医药经济在规范化的进程中稳步复苏,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产业集中度提高。下半年,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趋好的影响,医药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出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商业购销增势平稳、效益水平有所改善的良好发展格局。

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6300亿元,比2006年增长18%。累计完成销售收入62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增幅与200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医药工业的总体利润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累计完成利润总额4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增幅与2006年同期相比提高了30%。

2007年,医药工业生产总产值排名前10位省市的工业生产总值,全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60%;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省市的销售收入占全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65%;利润排名前10位省市的利润总额占全国医药工业利润总额的70%。所占比重较2006年同期有所下降。

2007年,我国医药商品实现进出口总额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总额为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实现贸易顺差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增长比率仍保持上升态势。

从医药商品贸易的主要品种类别看,化学药品工业仍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达37%;其中原料药和医疗器械工业依然是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所占比例达到了27%和39%;中成药工业和化学制剂紧排其后,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0%。医药商品进出口贸易 行业 构成已经基本趋于稳定。

3、2007年食品 行业 运行 分析

2007年4季度全国食品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截至2007年11月,与上年同期相比,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8.84%,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9.37%,利润总额增加了78.29亿元,累计税金总额增长了27.34%。

2007年食品价格继续大幅上升,全球食品涨价范围广、幅度大。中国食品的涨价狂潮中食用油和猪肉领涨主力。为了保障市场供给,我国政府开始启动了粮食、食用油、猪肉等方面的全面储备制度,政府从发展生产、物资运输调配、市场管理、增加物资供给和保障低收入群众等五个方面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同时对猪肉等食品价格进行专项检查和加强市场管理,严肃查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2008年初国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12家生产方便面、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和乳品的企业国家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2008年总体价格维持高位可能性非常大,这既有长期因素,亦有短期因素:首先,从现在价格趋势看和供求关系,价格上涨的趋势难以扭转。第二,世界粮食短缺的局面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的改观;第三,能源危机对食品价格的曲折影响,使得食品和粮食价格上涨不易逆转。

4、2007年印染 行业 运行 分析

2007年,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对加工贸易实行限制、环保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印染 行业 可谓“负重前行”。2007年依然保持产量平稳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1)生产降温增幅回落

据统计,在东部沿海5省(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的产量中,江苏明显下降,山东增势强劲。 分析 江苏企业产量下降的原因:一是环保压力加大,政府提高污水排放标准,且限量排放;二是企业开始向外省市转移生产能力;三是开工率不足等影响了企业产量。

2)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行业 技术进步得到加强,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2007年印染企业总体销售收入增幅高于产量增幅,说明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总资产贡献率的提高反映了 行业 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内销市场活跃,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内销比重由2006年同期的70.36%升至73.48%,内销比例提高了3.12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销售比国际市场更加活跃,内需拉动作用显著。

3)贸易顺差增幅趋缓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六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4.30亿美元,同比增加6.59%,贸易顺差63.1亿美元,同比增加16.92%,增幅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从国内生产总值组成比例来讲,印染 行业 顺差增幅趋缓与国家有关的政策调整相吻合。

进口量减价增。2007年1~11月份印染六大类产品的进口数量为23.45亿米,同比减少8.54%,进口金额为30.60亿美元,同比减少2.30%,这说明国产高档面料正逐渐替代进口面料。目前进口平均单价为每米1.31美元,同比增长6.87%。平均进口单价高于出口单价48.86%,又说明我国印染面料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