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铜矿采选行业宏观环境及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8 10:01:15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1、2007年宏观经济运行 分析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

2007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早稻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

200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轻工业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

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

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 行业 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5)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

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

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7)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

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

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5.3万亿元,增长21.0%,加快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0334亿元,增长12.1%,回落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3878亿元,比上年多增4599亿元。全年投放现金326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1亿元。

2、2008年宏观经济展望

1)经济增长:结构趋于协调

总体来说,2008年消费、投资、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需求结构更加协调。

消费方面,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等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此外,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也将会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

投资方面,促使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与此同时,2008年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房贷新政、高能耗产品出口限制政策等。综合 分析 ,2008年投资增速仍在偏快区间运行,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出口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国内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效果在2008年进一步明确显现,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逐步提高,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将呈减速态势。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次级贷危机究竟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尚难以估计。其次,近期国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总体上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的增长。

2)货币政策:多种手段紧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央行最近一次性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拉开了货币政策从紧调控的序幕。总体来讲,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主要包括:继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信贷规模和结构等。

2008年的调控,央行应更多使用利率手段。长期的、深度的负利率一定会给金融市场造成混乱。提高利率,要破除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一是提高利率对人民币升值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实际上,利率与汇率相关性比较低。对国际资本而言,是否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比较的不是中美两国的利率差,而是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别。如果提高利率这个金融市场基础价格,会降低房地产等资产收益率,抑制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因此,提高利率不仅不会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反而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向下拉的作用。二是我国的企业对利率不敏感,利率调控效果不明显。实际上,从银行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目前对利率非常敏感。

2008年,在货币政策执行上,要保持前瞻性和主动性,注重预调和微调,调控重点从之前的供给调控转向需求调控。2008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应控制在3.2万亿元左右,从总量上真正体现从紧的控制力度。在利率调控上,要从国内经济运行需要出发,不能囿于中美利差的限制,有必要选择自主加息,来消除负利率,使利率水平不断趋近均衡利率。另外,职能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密切关注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动向,形成监管合力,摸清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渠道、方式和规模,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

3)财政政策:稳健并调整着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稳健不足、实际偏松的现象。2008年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政府楼堂馆所项目建设重新抬头。应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对政府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控制政府投资扩张势头。

4)物价水平:防通胀有压力

在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涨价的幅度最大。 分析 食品涨价,各类农产品的涨价原因各自不同。粮食生产成本大约上升6%~8%,与粮价上涨幅度大约相当,可以判断粮价上涨基本上是成本推动。猪肉涨价主要是生产周期波动导致。食用油涨价主要是需求迅猛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整整翻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在食用油的原料生产只能满足一半的国内需求,大量进口就要受到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扶持粮食、油料、生猪、奶牛的生产,效果将会逐步显现。

从趋势来看,考虑到资源等基础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推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非农用途的需求增加,以及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等,农产品难以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

5)楼市调控:力度在加大

最近,央行明确了房贷新政中第二套房的标准。房贷新政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调控效果明显,最近一些城市房价已经开始调整。实际上,投资买房已是习惯性投资行为,往往不只买两套,而在四五套以上。如果2008年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效果将会更明显。

6)股市调整:走强有资金保证

从股市的资金面来看,虽然最近两个月市场大幅调整,但资金撤出股市,并没有回到银行体系,这说明资金还在等待新的投资机会。目前,A股流通市值8万多亿元,储蓄存款中居民存款可以投入股市的大约五六万亿元。如果这些钱进入股市,股指可能进一步走高。从历史来看,股市泡沫的刺破,主要因利率问题。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利率达到3%,股市开始下跌。当然,中国股市的调整有自己特殊的原因。

7)节能减排:关键年里打响攻坚战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节能减排在各级政府工作中的分量会更加凸显,这场攻坚战已经打响。2008年宏观调控任务很重,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决定能源使用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能源产品的价格。目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是节能减排进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采取税收、价格等市场手段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

2007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就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立下了“军令状”,并由当地第一把手直接负责,实行一票否决制。“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官员政绩考核”,多管齐下,推动力量非常巨大,节能减排工作会在2008年得到更为积极和有效的推广和落实。

第二节 产业最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1、有色金属资源税减征优惠政策取消

中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将取消对有色金属矿资源税减征30%的优惠政策恢复按全额征收。

资源税减征政策的取消,在短期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获得,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在成本上升的条件下,会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因此,长远来看,有力促进 行业 的快速发展。

2、有色金属矿产品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

该标准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的安全导则为依据,结合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检测的实践经验,首次提出并明确规定了有色金属矿产品中四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浓度限值、现场检测放射性γ辐射剂量率筛选水平和防止人工放射性核素污染的现场检验措施。

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适用于我国进出口有色金属矿产品放射性的检验和有色金属矿山的辐射防护工作。标准的制订完善了我国矿产品辐射防护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节 下游产业发展状况

铜采选业的主要产品用于铜冶炼,因此,其下游产业主要是铜冶炼 行业 。

1、2007年铜冶炼 行业 运行 分析

2007年上半年,由于进口强劲增长和国内产量稳定增加,中国铜的供应压力明显增强,超出了同期消费水平,社会库存尤其是显性库存增加较多。受其影响,尽管春节前后市场呈现一轮反弹行情,但总体上依然波动向下。 

下半年中国铜市行情压力有增无减 

上半年铜供应压力明显增强 

2007年1~4月份,全国铜新增资源量为17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0.8%,完全扭转了下降局面。其中4月份新增资源47.9万吨,环比增长9%,同比增长52%。预计上半年铜的新增资源量在260万吨左右。上半年铜资源大量增加,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进口量强劲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累计,全国进口铜(含铜合金,下同)74.6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倍。其中4月份进口量20.5万吨,增长154%。由于前期已签合同的影响,预计上半年全国铜进口量有可能达到110万吨,比去年全年的进口量还高出很多。 

二是国内产量稳定增加。据统计,1~4月份全国铜产量98.5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7%。其中4月份产量20.5万吨,增长17.1%。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前期国内铜冶炼能力扩张速度很快,今年前4个月进口铜精矿和废铜315万吨,增长20%以上,原材料比较充足。预计上半年全国铜产量接近或达到150万吨,继续稳定增长格局。在供应量大幅增加的同时,铜的消费增速却相对落后。1~4月,全国累计铜材产量197万吨(含生产中的重复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7%,远低于新增资源41%的增长幅度。其中4月份产量57.97万吨,增长12.3%。 

同期铜出口量大幅下降 

据海关统计,2007年前4个月,全国铜出口量不足1万吨,仅为上年同期出口量的1/10。铜的出口受阻,使得新增产能压力主要作用于国内市场。供求方面此长彼消,使得市场关系趋向宽松,直接表现为显性库存明显增多。到4月末,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库存量已经增加到近7万吨,比上年末增长了1倍多。国际铜 研究 组织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国际铜市场2006年出现33万吨的过剩。预计2007年铜市将继续呈现供给过剩的局面,过剩数量预计为28万吨,到2008年时,市场过剩量将高达52万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