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调味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8 10:01:06

第一节 宏观经济环境

2008年次贷危机大爆发,将2007年兴起的商品大牛市迅速打回原型,2008年下半年步入系统性下跌,也将经济衰退的阴霾带入了2009。但是,由于各国联手采取措施,2009年大宗商品纷纷实现成功筑底。在2009年度低位强势反弹之后,2010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支撑效用的减弱,在宏观大环境真正趋稳摩合过程中,商品市场可能会结合各自基本面,探寻价格真实的支撑。这在农产品中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在2010年中这种回归基本面的趋势还将延续。

货币政策支撑下商品回落显现急刹车。在危机面前,各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协调行动和强势的经济刺激政策,有效的抑制了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其中宽松货币政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各国通过联手降低基准利率,向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维持了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这些措施的成效虽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时间的传导上出现迟滞,直到第三季度才得以充分展示

而在2010年度,随着经济复苏迹象逐渐显著化,而通胀预期已经逐渐进入大家视野,在上半年,这个因素还可能会引发商品市场的一波系统性共振走势,之后依据各自基本面的真实因素寻获支撑展开新的走势,商品走势将有所分化。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宏观经济保持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联系去年以来的情况看,这一轮经济回调是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速度由第二季度的10.2%,回落到9%,第四季度为6.8%,今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回落到6.1%,形成了一个低谷。当然这是从同比的角度来说的。第二季度明显回升,当季GDP为7.9%,上升了1.8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当季为8.9%,又上升了1个百分点。连续2个季度的明显上升,说明宏观经济企稳的态势更加明确。二是多数 行业 都呈明显的回升态势。几乎所有 行业 增长速度都在加快。这说明经济的上升是全面的。三是当季8.9%的GDP速度还没有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第二节 行业 政策与重要 规划 、标准

一、 行业 近年来重要 规划

2008年中国名牌调味品评价工作已经于3月份正式启动,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为使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公正,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从4个方面对评价工作进行重大改革。

首先,中国名牌产品复评周期由3年改为5年。从2008年开始,中国名牌产品的复评由3年改为5年,原定2005年到期复评的87类产品今年不组织复评,有效期延长至2010年。

其次,提高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门槛。今后,名牌产品申报门槛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衔接,除销售量、销售额或出口额之外,增加税收、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电子监管网等指标,从而一方面加大名牌评价工作的导向力,另一方面更全面地考核企业素质。

再次,评价工作实行双向公开。从今年起,申报企业的所有申报数据全部上网,实行两级公示(以前仅公示主要申报数据),接受社会对申报企业的监督。

最后,要加大对企业申报数据的审核把关力度。今年的名牌评价工作中,各级质监部门将与统计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对企业申报数据进行审核把关。

二、 行业 最新标准

1、GB/T20091546-T-322《调味品术语》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被正式批准

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新了解到,该标准属于新制定国标,起草单位为中国调味品协会,该项标准计划于2010年制定完成。

2、调味品中5个 行业 标准待启动

2009年由全国调味品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泡菜、沙拉酱、蛋黄酱、牛肉汁和芥末酱等5个 行业 标准启动会暨标准意见征集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调味品协会、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各标准起草单位的代表对5项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讨和意见汇总。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将对食品安全有关标准进行整合。按照会议议程,各个标准起草单位分别对沙拉酱、蛋黄酱、泡菜、芥末酱和牛肉汁调味料标准的编制情况进行了介绍。与会代表和专家共同对标准进行讨论,大会主要意见包括:

沙拉酱标准中,针对沙拉酱定义中“蛋制品”修改为“蛋及蛋制品”,并去掉“防腐剂”内容;含蛋黄的配料修改为“包括:液态蛋黄、冷冻蛋黄、蛋黄粉、液态全蛋、冷冻全蛋、全蛋粉等、均指鸡蛋产品”;常规、减脂沙拉酱分类指标中油脂含量建议设定为≤70%,需要对油脂重新检测,进行数据 分析 验证。

蛋黄酱标准中,关于蛋黄酱的定义中去掉“真正蛋黄酱”内容,删除“产品最终油脂含量不得低于65%(w/w),蛋黄含量不得低于5%(w/w)”等内容;有关气味内容应修改为“产品应有的香味、无其他异味”;建议删除减脂蛋黄酱的条款;含蛋黄的配料修改为“包括:液态蛋黄、冷冻蛋黄、蛋黄粉、液态全蛋、冷冻全蛋、全蛋粉等、均指鸡蛋产品”;去掉“蛋黄酱分类指标”,要通过重新检测来确定“油脂含量”的范围;蛋黄含量建议≥5%,需要增加数据 分析 和其检验方法确定。

泡菜标准中,其他泡菜建议修改为“复合泡菜”或更为合适的名称;删除分类条款;关于色泽、气味、滋味、体态等描述建议删除;调味泡菜和其他泡菜理化指标需要单独制定,指标中不进行“低、中、高盐”的分类,水分、食盐重新设定;增加“复合泡菜”条款;需要增加韩式泡菜的卫生指标设定和对收集数据进行指标 分析 验证。

芥末酱标准中,将芥末酱分类为青芥辣酱和黄芥末酱,在定义中需要对芥末酱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行简单描述;根据分类分别对其相应的感官、理化、卫生指标进行重新设定和检测,来确定其采标。

牛肉汁调味料标准中,关于香气的内容修改为“具有牛肉香味、无不良气味”;其他氮指标需要重新检测设定,建议≤0.25;卫生指标中的菌落总数≤10000,并需要补充数据 分析 验证。

标准起草单位将按照讨论会意见继续进行标准调研、数据收集补充等有关工作,然后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3、黄豆酱国家标准发布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9第10号文件,由中国调味品协会组织起草的《黄豆酱》国家标准已经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发布,请各调味品企业积极贯彻黄豆酱标准的实施,保障产品质量,维护 行业 利益。

4、《甜面酱》&《虾酱》 行业 标准出台

SB/T10296《甜面酱》和SB/T10525《虾酱》两项 行业 标准已于2009年4月份公告,并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日前,两项 行业 标准文本已经印刷出版,有关企业将须严格按照实施标准执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5、菇精调味料》和《海鲜粉调味料》等3项 行业 标准文本已经印刷出版

SB/T10484《菇精调味料》、SB/T10485《海鲜粉调味料》和SB/T10471《调味品经销商经营管理规范》三项 行业 标准已于2008年9月份公告,并于2009年3月1日正式实施。日前,三项 行业 标准文本已经印刷出版,有关企业须严格按照实施标准执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6、《调味品经销商经营管理规范》 行业 标准正式实施

SB/T10471《调味品经销商经营管理规范》 行业 标准已于2008年9月份公告,并于2009年3月1日正式实施。日前,该 行业 标准文本已经印刷出版,广大调味品经销商须严格按照实施标准执行,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三节 国际环境

一、全球调味品发展综述

受到产品特性和不同消费习惯的限制,全球调味品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上还没有领导品牌,甚至连强势品牌也没有。。联合利华是世界调味品市场老大,却只占了全球调味品市场的9%,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世界调味品领域市场集中度低。在世界调味品市场排行第二的是卡夫,其在欧洲和美洲的沙拉调味料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在烹饪番茄酱领域具有很强优势的亨氏位居全球第三,雀巢公司紧随其后排名第四。

目前,国际市场上流通的调味品种类众多,产品功能细化。各调味品制造商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生产出具备不同附加值的产品并结合以新颖独特包装形式,为市场的发展起到进一步的驱动作用。

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调味品市场的增长速度为7.7%。预计在未来五年里,全球调味品市场都将呈现增长态势。在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激励下,亚洲将成为未来五年中调味品消费增长最为强势的地区,预计年增速将达到10%。相比之下,欧洲市场增长较为缓慢,西欧市场的年增速将在1.7%左右,而在经济相对弱势的中欧和东欧国家,调味品市场将以1.2%的速度增长。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动态

(一)欧洲调味品市场

1、欧洲调味品市场概况

在欧洲,英国人均调味品消费量最高,近7KG,德国人均消费5.5KG,法国人均消费5.1KG。随着人们对传统食品和意大利面食调味汁兴趣的增强,烹饪调味汁的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其销售额目前已占据当地调味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调味品市场,市场容量在17亿欧元。烹饪调味品主导着当地调味品市场,占有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补充物调味汁占据20%的市场,沙拉味调料占14%。在烹饪调味料市场上,干燥调味料占了7成的销售额,湿制调味汁仅占3成。德国冷藏调味品 市场发展 水平较低。

作为欧洲第二大调味品市场,英国拥有11.5亿英镑市场容量。由于消费者对方便膳食需求较大,因此烹饪调味品在英国也非常畅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烹饪调味品是英国市场上增速最快的调味品,共占了当地5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不同于德国,湿制调味品占据了英国市场的消费主流,冷藏调味品 市场发展 相对良好,占了10%的市场份额。

2、欧美番茄酱市场概况

产量方面:番茄酱加工业是资源性 行业 ,酱用番茄的种植对气候要求较高,全球能大面积种植酱用番茄的只有美国加州、地中海沿岸和我国新疆、内蒙和甘肃的少量地区。从番茄酱的国际市场来看,美国加州所产的番茄酱主要提供美国国内食用,其出口量仅占全球贸易总量的6%-7%;地中海沿岸产区的意大利番茄酱一部分供应欧盟,剩余部分用于出口;而中国生产的番茄酱则有90%用于出口。意大利和中国作为全球前两大的番茄酱出口国,番茄酱出口量各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30%。2004年,番茄酱加工业走出周期性低点,全球产量整体呈现出平稳上升态势,与此同时,各主产区产量出现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欧盟产量持续缩水、美国产量平稳增长、中国产量增长迅猛。

价格方面:2007年,欧盟宣布将在未来四年里完全取消番茄制品的生产补贴。有专业人士预测,此举大幅提升了欧洲番茄生产成本,或将导致当地番茄种植面积减少,而番茄酱的价格也将随之提高,预计到2011年,欧盟番茄酱原料收购价格将至少上涨一倍。而这为番茄种植成本最低且以出口导向为主的中国番茄酱产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但是番茄酱却逆势而动,价格大幅上涨。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新榨季番茄酱的价格为1250美元/吨,而在2006年、2007年的价格则分别为每吨580美元、860美元,三年内的价格涨幅高达115.5%。在番茄酱价格节节攀升的刺激下,原料争夺战日趋激烈。

市场方面:近年来,番茄酱国际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平均年增速为3%左右。目前番茄酱的主要消费区域仍然集中在欧美国家,根据02/03年数据,北美及欧洲的番茄酱消费量就已经占到全球消费总量的70%。但是,由于欧洲Amitom(地中海番茄联盟)国家在2004年达到顶峰后大幅减产,使得欧盟本土生产的番茄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消费量增长势头也非常迅猛,12年增长率达到180%,极有潜力成为未来番茄酱消费的主要地区之一,因此,有业内人士预计国际番茄酱市场催在近100万吨的消费缺口。在供需缺口、美元贬值的双轮驱动下,番茄酱国际及国内价格暴涨。而在番茄酱价格节节攀升的刺激下,国内外番茄原料争夺战亦将日趋激烈。

3、欧美微生物鲜味剂市场概况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全球鲜味剂市场销售额约为12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约3.5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与国外方便食品、快餐食品的发展,鲜味剂尤其是除味精以外的营养性天然鲜味剂的市场增速加快,国外微生物鲜味剂已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在国外市场,营养性天然鲜味剂主要包括动植物撮浸膏、蛋白质水解浓缩物和酵母浸膏等。

相关资料显示,国外各种鲜味剂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为:动植物蛋白水解物占33%、酵母浸膏占32%、味精占17%、动植物浸膏占16%、其他占2%。动植物蛋白水解物的世界总产量约为28万吨,其中欧洲约4.5万吨,以德国的产能最大,约为2.2万吨,荷兰、顼士、英国、比利时的产量均超过5000吨。酵母浸膏的世界总产量约为6万吨,其中欧洲年总产量约为4.7万吨,德国、法国、荷兰、英国年产量均超过1万吨,比利时、意大利年产量也达数千万吨。

(二)日本调味品市场

1、日本酱油市场概况

酱油作为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品之一,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据了解,日本人均酱油消费量为7.8升,每户家庭(按3.3人计算)年均酱油消费量9升。酱油在日本诞生于室町时代,随后开始步入工业化生产阶段,并在江户时代得到飞速发展。到了现代,日本酱油 行业 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厂家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全日本共有1800余家酱油企业。其中,产量在180kl以下的小型酱油厂约占80%以上;员工数在5人以下的酱油厂有1200多家,约占总数的67%;180kl以上的大型酱油厂的产量约占全日本酱油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另外,日本酱油厂多为私人经营,数量约有780余家;股份公司约有520家,约占全 行业 的28%;有限公司约300家,约占17%。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做大做强,而小型酱油厂正在不断减少, 行业 集中度逐渐提高。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前五大酱油企业年产量共占其本国总产量的50%,其中,龟甲万酱油有限公司作为日本最大的酱油生产企业,其年产量就占到了日本国内总产量的25%。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本饮食生活向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为满足各层次消费者需求,日本酱油厂商研发了多种新型酱油,例如花生饼粕酱油、药膳酱油、大蒜酱油、有机酱油、芥末酱油等,大大丰富了酱油品类。据初步统计,目前日本约有300多种酱油品种。日本酱油的消费市场相当成熟,全国本酿造酱油的消费量占到80%以上,其中包括“龟甲万”在内的5个最大酱油生产企业所产酱油皆是本酿造酱油。500克或640ML的酱油平均每瓶价格10~50元不等,产品基本没有城乡之分。

在当地企业的不断努力之下,日本酱油成功打入国际市场,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出口。其中,日本酱油对美国出口量最大,约占总出口量的25%。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日本酱油已经确立了其在高档酱油市场的主导地位,销量增长迅速。不过,近两年来,日本酱油也因连续陷入食品安全风波而受到部分海外消费者的质疑。为了保证产品质量,2008年10月31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布酱油(Shoyu)质量标签标准修正案概要,内容如下:为了标示“低盐酱油”,基于健康促进法(下称该法律)作为特殊膳食用途食品的标签批准将不要求;改为,应按照此法律的营养标签标准要求制定此类标签。

2、日本味噌市场概况

味噌最早发源于中国或泰国西部,传入日本后颇受当地民众欢迎。目前,味噌在日本主要分为3大类:米、麦蒸后,通过霉菌发酵,再与蒸煮的大豆、盐混合制得的米味噌、麦味噌,以及直接在蒸大豆上使霉菌生长而制得的豆味噌。其中米味噌的产量最多,占味噌总产量的八成,例如著名的白味噌、西京味噌、信州味噌等都是米味噌的一种。

味噌若以口味来区别,可略分为“辛口味噌”及“甘口味噌”两种,前者味道较咸,代表产品有“信州味噌”等,后者味道较甜,代表产品有关西的白味噌、九州味噌等;若以颜色来区别,可分为“赤色味噌”及“淡色味噌”两大类,味噌颜色的淡浅主要是受制曲时间的影响,制曲时间短,颜色就淡,时间拉长,颜色也就变深,“仙台味噌”是较具代表性的赤色味噌。

由于具备营养丰富口味独特的品性,味噌成为多数日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日本味噌工业组合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日本家庭对味噌的年购买量为7184克,支出金额为2672日元。如今,日本已经面向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出口味噌,出口数量逐年上升。据统计,2006年日本出口味噌8447吨,同比增长13%;交易金额为177100万日元,同比增长13%。

3、日本微生物鲜味剂市场概况

作为全球微生物鲜味剂生产、消费大国,日本每年生产和消费天然营养性微生物鲜味剂9万吨,其中味精1万吨、动植物浸膏5.5万吨、动植物蛋白水解物2万吨、酵母浸膏0.5吨。从种类鲜味剂的生产量看,以肉类浸膏居多,占全部鲜味剂产量的43%;在销售额方面则是蛋白质水解物和酵母浸膏居多。日本东海物产株式会社专门生产为方便面汤料、调料用的新型复合鲜味剂,既有鸡肉、牛肉、猪肉、鱼肉、贝类浸膏,又有鸡、牛、猪肉调味粉。日本造纸株式会社生产的酵母浸膏HUAP产品,可随肌苷酸、鸟苷酸和游离氨基酸和含量高低,分别呈现肉鲜味或酒体风味。

(三)韩国调味品市场

1、韩国泡菜市场概况

韩国人对泡菜情有独钟,每家都有专门保管泡菜的“泡菜冰箱”。在韩国,平均每年每人要吃掉40磅的泡菜。泡菜用微红色的发酵白菜(有时是萝卜)和大蒜、盐、醋、辣椒和其他调味品共同腌制而成。韩国泡菜跟以酸味为主的中国泡菜不同,更有别于没有发酵过程的日本泡菜,自然发酵而成的韩国泡菜味道辛辣,富含维生素A、B、C与维乳酸杆菌,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凭借着独特的口味与健康的品性,韩国泡菜逐渐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其中日本市场在韩国泡菜出口中占据90%的份额。统计显示,2006年韩国泡菜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出口量、出口金额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5.4%、10.2%。

不过,由于受到2005年11月爆发的“寄生虫卵泡菜风波”影响,韩国泡菜对日出口自2005年以后一直都在原地踏步。截止2008年9月,韩国泡菜对日出口量为1.7171万吨,同比下降了0.7%。而由于中国产泡菜价格低廉,韩国市场需求巨大,因此韩国近几年进口中国产泡菜数量快速增长。据统计,韩国99%以上的泡菜进口来自中国。在本国泡菜出口量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国产泡菜进口量的持续增加,导致韩国泡菜贸易逆差不断加大。韩农水产品流通公社统计资料显示,韩国泡菜贸易逆差始于2006年,在最近3年时间里已超过930亿韩元;截止2008年9月韩国共进口了9010万美元的泡菜(17.5995万吨),出口了6116万美元的泡菜(1.935万吨),逆差达289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1733万美元)相比,逆差增长67%。泡菜贸易的逆差始于2006年。

2、韩国大酱市场概况

韩国人一直深信“食物味道全靠酱味”,认为再好的原料,若没有酱味作铺垫,也绝对做不出好菜。因此,大酱、豆瓣酱、辣椒酱在韩国被誉为传统的“母菜”,非常受民众欢迎。

在韩国,淳昌地区的大酱尤为有名。2004年12月,韩国政府将淳昌大酱村命名为“酱类产业第一号特区”,享受财政、土地使用、商标、出口等68项优惠待遇。目前,特区内已拥有72家制酱企业,其中61家为传统手工作坊,11家为现代化批量生产企业。据了解,淳昌酱类如今已成为当地一项不可小视的产业,为淳昌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52.6%,而淳昌酱类在韩国酱类市场的占有率则高达41.8%。

除了在本国国内畅销外,韩国大酱也随着韩国文化的日趋流行而逐渐走向世界。如今,韩国出口企业已开发出适合各国消费者口味的各种酱类产品,不断扩大国际市场规模,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韩国农林食品水产部8月1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6月份韩国出口辣椒酱1803吨,出口额达到388.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0%;出口大酱2647吨,出口额达到505.9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出口酱油4640吨,出口额达到624.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02%。

为了让韩国大酱能顺利走向国际,韩国在2004年牵头起草韩国豆瓣酱和辣椒酱两项国际标准,向世界发起新一轮冲击,力争国际市场话语权。此举对中国、日本等国的酱类 行业 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日本甚至专门派出电视台采访组,前往淳昌“大酱村”拍摄,以图将韩国大酱的秘密大告天下。

(四)其他国家调味品市场

1、智利橄榄油业发展迅速

智利橄榄种植面积为2万公顷,2007年智利橄榄油销售额接近1160万美元,智利橄榄油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30%,出口的主要目的国为美国(37%),其次是委内瑞拉(27%)。根据智利橄榄油协会预计,由于西班牙等公司将扩大在智利的橄榄种植,到2014年,智利橄榄种植面积将达到3.5万公顷,橄榄油销售额将达1.2亿美元,其中智利国内市场销售5000万美元,出口7000万美元。

2、全球胡椒2009年将增产

2004年,全球胡椒总产量为350000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自此以后,由于受到气候和虫灾的影响,一些主要的胡椒供应国都出现了欠收的现象,全球胡椒的库存量急速下滑,胡椒价格呈上升趋势。

根据“国际胡椒共同体”提供的数据,2005年年底,全球胡椒的库存总量为91125吨;2006年,世界胡椒产量达269900吨,其中可供出口的有197600吨,库存数量降至64430吨;2007年,世界胡椒产量为270500吨,较之2006年略有回升。2008年,世界胡椒产量稳中略升,预计最终产量将达到280300吨。

2009年,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话,专家预计所有的胡椒主要生产国除印尼外都将会增产,全球胡椒产量将比2008年增加5000吨左右;越南将成为全球胡椒产量最多的国家,产量将与2008年持平,可达到100000吨;中国、印度的胡椒产量亦将增收,预计总量分别达到26000吨、53000吨;而印尼2009年的胡椒产量预计将会比2008年减少2000吨,实际产量总共为24000吨。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