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石沉大海,可以补救吗?
很多时候,商业计划书已经送到了投资人的手上,投资人也认真读过了,还来了几个电话问了些问题。可是,打过几个电话之后就再也没动静了。这到底是什么一个情况?总不能一直等下去吧。是不是投资人不感兴趣?
即便如此也该回个邮件啥的,为什么就一直没 动静呢?这时候,也许你的商业计划书已经被投资人“毙”了,只是你还不知道,还不愿意相信。商业计划书寄出去之后,如果你等了3个月,还没有最终答复,就基本可以定性为石沉大海了。石沉大海?为什么?如果真的是这样,想办法补教吧。有果就有因,发生了这样的事,--定要找到原因。现在就从有可能导致石沉大海的十二个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供建议性的补救思路,供你参考。
当然,有些错误在投资人那里是不可补救的。
原因一,投资人没收到你的商业计划书
这是一种最不可能,也是唯一幸运的情况。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感到尴尬的同时,你也该感到很庆幸:你还没有被否定,你的商业计划书晚到一会儿,也许是一个好的征兆。你的询问会给投资人加深印象。不过,你可别故意做这种事:明明没有递商业计划书,却故意问投资人怎么不给回话。
补救思路:这个最好解决,再给一遍。不过呢,你一定要把你在等消息这段时间所产生的对项目的新想法加进去,然后确认-遍没有任何低级错误,并校对无误后再给。相信你在那煎熬的日子里,--定产生了更有价值的思路。
原因二,外表与内容严重不符
在投资人的印象里,这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份很抓人的商业计划书,于是,投资人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可惜,刚看了几页,就发现这份商业计划书只是长得很好看,内容却一片空洞和混乱,看下去有点折磨自己,于是就放到一边了。
补救思路:找个明白人帮你看看,研究一下是不是因为过于注重包装,导致投资人对你的项目期望过高。撕开完美的外包装,发现可怜的内容后,让投资人心理落差巨大,你的计划书被尘封就很正常。在投资人看来,这叫虚假造势。解决办法有两条:一是降低包装水准,让包装档次和质量水平相符:二是提高质量标准,让项目的质量水平和包装档次相符。
原因三,公司的基本情况不对
有的商业计划书在交代现状、过去的背景和经营范围时,掺人了太多水分。如公司名称与性质、成立时间、注册地址、注册资本、主营业务,以及简明的运营情况等与实际情况相差巨大。在这部分内容中,你没有对以往的情况作客观的评述,而且故意回避失误,并有盲目夸大的成分,甚至联系人,办公地址、电话、传真、网址、电邮等联络方式也是虚构的,或者是与你的真实情况差了很远。
补救思路:对不对,你心里清楚。如果不是故意为之,就把原因告诉投资人,但是不能诡辩,要用事实说话,把证据拿出来。如果只是这一个原因,说不定是个好机会。如果是故意为之,只好建议你改成真实的,重新换一家,没有投资人愿意被你耍两次。怕麻烦的人的占大多数,但投资人绝不怕麻烦,一定会去核实的。
原因四,愿景与使命不相符
经投资人实际分析,发现你的愿景与使命不相符,也就是说,你的战略其实并没有方向。愿景是目标,使命是方法,目标和方法不能互动,这样的项目根本做不下去。一言以蔽之,愿景与使命就是你的商业计划书的宗旨,没有宗旨就等于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
补救思路:全体团队成员一起研究,重新分析愿景、使命和战略是否在一条线上。如果是在一条线上,就是你的表达出了问题,没说清楚,那就找个善于文字表达的人来帮你写,再配上插图。如果不是这样,你就需要重新考量你的思路了,全体成员一起反思,从零开始分析你们究竟该怎么做。
原因五,虚构管理团队
你在商业计划书中列举的企业合伙人、投资人,甚至你的核心经营团队,在性别、年龄、籍贯、学历(这个甚至可以不提)、行业或专业经验、主要经历和业绩等方面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虚构。投资人认为,你列举的团队成员,有很多人可能并不存在,是你有意添加的。
补救思路:这种事情很容易查实的,联络到在此间提到的单位,一问便知,越大的单位越好查,业绩越辉煌的人越容易核实。在这里最好实话实说,如果你是被冤枉的,那就是你的表达出问题了,重新据实地写就行。
原因六,商业模式不能成立
你在商业模式里没有说清楚市场在哪里、谁是顾客、满足哪些需求,只是在表面上具有先进性、新颖性、独特性。但实际上,你的商业模式确实非常脆弱,一击即溃。在你对商业模式的描述中,尤其是在利润、收益和人这三个关键因素中,你的商业模式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模型。
补救思路:这个也有可能是你的表达出了问题,说得太绕了。如果项目已经实施,还有了收人,你的模式问题只能是因为没有表达清楚。解决方法是画出你的商业模式图,再辅以文字说明。如果项目还没有实施,只是你的一个想法或创意,那就真的是有可能商业模式不能成立,唯--的解决方法是重新设计,并到实际中去试验。假设你的模式核心是把一批短袖T恤卖到中东去,那这个模式是很难成立的,因为中东很少有人露胳膊。
原因七,产品与市场、行业脱节
也就是说,你描述的产品与现实市场、行业的情况差距很大,特别是它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看起来,你的产品与市场、行业充满乐观前景,但其实,这一切是建立在你对市场的单方解读之上,你提供的数据与投资人拿到的数据严重不符。投资人对你在这方面的判断表示怀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实和数据。
补救思路:这个问题很严重,投资人一般不会冤枉你。如果你的项目已经实施,也有了收人,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市场只是局部的,而你据此推理到整个市场,才导致这种结果。如果你的项目还没有实施,去重新分析吧。
原因八,发展战略过于脆弱
投资人对你的发展战略,及其相配套的管理、营销等范畴的因素,进行体系化测试之后,发现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是具体的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战略手段也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能形成整体作战效用。简单来说,投资人感觉你的发展战略很容易被击垮,商业计划书中提到的一些数据很不可靠。
补救思路:这可能是因为你过于理想化,把市场设定在一-个理论化的场景中,没有考虑到竞争的因素。假设你在设计发展战略时,不充分考虑竞争的因素,一旦有对手发起冲击,你就将很快崩塌。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进行发展战略设计时,把一切有关因素都考虑在内,要特别关注竞争、政策、上下游行业的影响,注重壁垒的设置。
原因九,竞争环境分析有误
你所讲述的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对你的发展有怎样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只是你的想象,你并没有进行实际的测试。你在描述中,分析并指出与你直接竞争的最大、最狠的对手时,没有讲出你的独特性和竞争优势,甚至过于低估对手的实力。投资人可能发现在市场上有大量的替代品或相关产品,而且这些产品比你的竞争力强得多。
补救思路:只有低估竞争对手这一个原因,才会让你对竞争环境作出错误的分析。解决的办法是,作竞争环境分析时,把对手的竞争能力看得高一些。在研究现有竞争对手时,也要特别注意分析未来的竞争对手,即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你的市场上将会出现多少个竞争对手,那时候你怎么应对。
原因十,财务分析造假
进行财务分析时,现有资产构成、适用的主要税种及税率、主要负债情况、股东出资构成、基本条件(即假设)、总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营业收入预测、经营成本和费用预测、财务评价、偿债能力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结论等的关键数据造假,尤其是现有资产构成、股东出资构成、营业收人造假现象突出。投资人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你的财务分析是否有造假现象。比如投资人根据你的收人和利润情况,就可以轻易判断出你是否存在来回走账的情况。
补救思路:如果是有意为之,就是一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如果你是被冤枉的,只能解释为你算错了。如果你算错了,说明你的财务管理能力亟待提高。而通过这件事情,投资人将认为你的团队缺乏可靠的职业精神,最起码财务工作很不靠谱。财务都出问题了,还谈什么融资?你没有第二次机会去塑造美好的第--印象。原因十一,融资要求可疑
本来不需要那么多资金投入,你却要了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数额。投资人只有两种判断:--是你错误地高估了自己,说明你对项目的运营缺乏实际研究,纯属碰运气;二是你故意要一个高价,很可能会在投资到位后闪人,或是在拼命套现。
补救思路:受骗的投资人太多了,所以投资人对这一点十分在意。解决方法是,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要盲目开价,正确看待自己现阶段的价值,未来的价值都是以你从投资人那里融资来做基础的。而如果你真的有那种不道德的想法,那绝对是不可救药,也没有几个投资人会上你的当。
原因十二,风险与机会不成正比
有机会就有风险,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投资人当然比你更清楚。但问题是,你所描述的风险比实际风险小了很多,而同时你又似乎有故意夸大机会的嫌疑。危险中的机会远远小于机会中的危险,说不定这是你对市场的误读。无论是哪种原因,投资人都有理由认为你对真实的市场机会并没有进行深人的研究,有些凭感觉行动的意味。
补救思路:解决思路是,从实际出发,把风险看得比实际的要大些,把机会稍微看小一点。你需要认清的是“机会越大,风险越大”,所谓“风险很小,机会很大”之类的说法,要么是一-相情愿,要么是盲目自信。假如真的有这种事情,也不是现阶段该考虑的问题,没有资本实力,再大的机会也是风险。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 报告编制
- 可行性报告
- 商业计划书
- 项目建议书
- 立项申请报告
- 稳评报告
- 能评报告
- 项目方案
- IPO募投可研
- 项目申请报告
- 企业融资报告
- 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规划
- 特色小镇规划
- 产业规划
- 文化旅游
- 十四五规划
- 园区规划
- 田园综合体
- 乡村旅游
- 康养产业
- 景观设计
- 科技成果评价
- 科技成果评价
- 项目立项评估
- 项目结题评价
- 知识产权评估
- 成果价值评估
- 人才团队评价
- 扶持资金申请
- 农业资金申请
- 发改委资金申请
- 工信资金申请
- 科技资金申请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