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界定及发展概述与宏观环境及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09 09:02:06

第一节 行业 界定及主要产品

摩托车整车制造指不论是否装有边斗的摩托车制造。

其主要产品包括:

两轮、三轮摩托车;轻便摩托车;

“送货”和“运动”摩托车。

不包括:装有辅助发动机的脚踏车,列入3742(助动自行车制造)。

第二节 行业 主要特征及发展历程

摩托车 行业 必将走入巨头时代,市场经济最大的功能就是对资源进行最有效最优化的配置,再加上资本的逐利性,使得资源只会在优秀的公司和企业之间流动。

在实行欧Ⅱ和一车一证的今天,这条经济规律表现的更加明显,重庆一家本还算知名的品牌退市,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样的现象在日本摩托车 行业 也发生过。二战后,日本摩托车整车企业有120多家,但经过几十年的残酷竞争,目前就只剩下本田等四家大型企业能为人所知。由此可见,优胜劣汰和资源的集中同样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必经之路。

巨头的产生过程是复杂而又漫长的。从目前形势来看,现存的几大企业实力相当,再加上国内市场非常庞大,农村市场还未完全开发,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行,技术、环保等因素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最终将会因为规模、成本、技术、环保等方面劣势被淘汰。要么被大企业兼并收购,要么做大企业的配套厂家,要么转行、关闭。市场竞争后剩下的大型企业再通过资本市场运做,进行合并或者收购,最后形成主导市场的几家超大型企业。

1、 行业 特征

1)市场分散

摩托车整机制造业市场很广,主要原因在于摩托本身的性能优越,无论是在发达的城市,还是在偏远的农村,摩托车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国摩托车还有很大一部分出口海外,所以海外也是摩托车的一个很大的市场。

2)竞争激烈

目前,占国际市场大部分份额的是日本的本田,还有美国的哈雷,这两个品牌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销量都是首屈一指的,而我国就有大大小小的生产摩托车企业近百家,所以摩企在参与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还要与本国的企业竞争。

3)产品高技术化

我国摩托车开发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产品质量、可靠性能跟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仅仅拥有称霸世界的产量而没有称霸世界的技术。如果没有先进、过硬的技术,最终其产品只能被淘汰。

4)追求规模经济

全球化的规模生产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发展的主流。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各大企业业纷纷加强对其主干业务的投资与研发,不断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

2、 行业 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第一辆摩托车在济南轻骑问世,从此,在中国便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辛的摩托车征程。这在现在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应该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事件,并且永远地记入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史。而正是有了这一突破,才有了在以后近半个世纪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摩托车工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们可以对比这样的数据:1979年,全国摩托车产量仅2.4万辆,品类极少,到了1993年,摩托车产量达到335万辆,一跃而为世界第一,而从1997年开始,摩托车产量便在1000万辆的基准线上稳步增长。这时,中国摩托车工业便形成了极其壮观的规模,构成了一个占全国GDP近1%的 行业 。

民营企业的涉足,立即填补了国营摩托车企业机制性制约因素所导致的空白。1993~2003这十年间,摩托车工业完成了它的规模化发展。在民营企业的的加入和壮大,一方面使整个摩托车工业在竞争中得到最快的发展加速度,使 行业 实现了发展的第一步目标:规模化生产经营。另外一方面,民营企业灵活而先进的运营机制,激活了整个 行业 的竞争意识,使企业个体的成熟有了外部的促进因素。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崛起,加快了中国摩托车 行业 的发展进程。

但是从1997年至今,国内摩托车市场一直处于萎靡状态,摩托车及其发动机价格一降再降。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摩托车项目上得太多,品牌林立,而购买力相对较高的东部,市场已接近饱和;二是“禁摩”之风越刮越盛,到今年7月份,全国已有58个大中城市对摩托车说了“不”,而这些城市的居民,摩托车的拥有量曾经十分可观。

第三节 宏观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1、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特点,但增幅会有所放慢

2006年是自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大关,达206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与经济高增长相对应的是通货膨胀较低、经济效益较高。预计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1.4%,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预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的良好态势,但增幅有所放慢。

2、投资增长可能“先抑后扬”

2006年投资再现过热趋势,为防止经济出现全面过热,国家及时采取了第二轮针对金融、土地等方面的调控措施,导致第三季度后投资增幅明显回落。

3、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2006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6%,创多年以来的新高,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预计2007年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4、出口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减速,预计首次回落到20%以内

初步估算,2006年全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达17580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约9630亿美元,增长27%;进口约7950亿美元,增长20%,全年贸易顺差在1800亿美元左右。不过,2007年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减速。

5通货膨胀压力不大,预计CPI增长1%~2%

尽管2007年过剩产能释放力度会继续加大,但由于消费增长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物价增长将会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由于国际油价和重要进口原材料价格的走低,再加上国内燃料原材料 行业 产能的增加,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将再次走低。最近国内粮食及食品类价格增幅加快,这是粮食供求平衡、价格偏低基础上的一种合理上升,并不会造成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需要强调的是,CPI增长在轻度的通货紧缩区间(-1%~1%)不会对经济稳定增长形成不良影响,相反,伴随着经济增长适度调整的轻度通货紧缩反而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四节 产业最新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

1、欧Ⅱ排放标准的实施。

无论是3C认证,还是生产准入,似乎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唯一的效果就是企业在一系列的手法变化之后,安然无恙地出现。尽管,之前认为政策将会给整个 行业 带来一次大调整的机会,但是,事实表明,虚张声势大于实际效果:无论能否通过的,结果都通过了;即使极个别很偶然地被挡在了门外,但很快如人们私下预测的那样:“很快就会通过的。”真正的效果就是让企业多付出了一些物质代价。那么,欧Ⅱ排放标准的实施会给这个 行业 带来什么呢?不管怎么样,环保是大势所趋,过去以牺牲环境和耗费资源的低成本低质量增长方式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的行为已经成为国家乃至国际公敌,因此,实施欧Ⅱ排放标准将是不可避免的。平均80元~100元的成本,对整个摩托车 行业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不是那么巨大,真正的影响可能会在实施欧Ⅲ排放标准时产生,届时为增加设备的付出的数百万代价、平均800元~1000元/辆车左右的成本增加,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绝对是致命的。欧Ⅱ排放标准的实施,其意义更多的是在于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更合乎社会发展,并与之协调。因此,这也意味着多年来零社会成本的时代已经结束,在企业的成本预算中将增加社会成本。摩托车的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3%%下调至9%%。

2、人民币升值。

尽管只有2%,但是,这是一个极其鲜明的信号:人民币汇率将从此与美元脱钩,汇率由单盯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汇率的变化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无疑加大了出口企业的未知风险。人民币升值2%,这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将会带来较大影响。国家信息中心专家高辉清认为,一般的外贸企业目前利润大约在3%-5%之间,2%的汇率调整幅度,会对企业有所影响。此次人民币升值对已出口但未收结汇的出口产品,带来直接的汇价损失;浮动汇率对今后的出口定价及成交带来难度。有权威 分析 认为,摩托车 行业 在2004年的出口依存度为23%, 行业 平均毛利润5%,零部件99%是国产,直接从业人员约50多万人。若人民币升值10%,摩托车出口将受到严重打击,保守估计将导致该 行业 萎缩20%,这样将导致10万左右的人失业。汇率变化的浮动性,将增加企业的风险系数。同时,人民币升值也意味着生产成本将随之增加。

3、城市禁限摩

政策并没有因为 行业 与部分媒体的呼吁而放松,反而范围在扩大,由大城市蔓延到中小城市,由东部城市延伸到中西部城市,压缩了摩托车在城市市场的销量与生存空间。

4、一车一证与一车一票

以前,整个摩托车的生产管理基本上是处于无管理、或者有管理无效果的状态中,企业到底生产了多少,都是由企业自行申报,然后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进行统计,而在生产这个过程中却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以至于很多数据跟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尽管有水分,但是,有水分的数据统计总比没有的好。但是,这样下来就会造成一种不公平: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实际情况上报,而民营企业因为涉及自身利润,往往在权衡利弊之后,有所保留地上报,这样,就导致税收不平等,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与利润。2005年5月20日,就一车一证的实施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发出关于加强机动车辆税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五节 相关 行业 产业发展状况

一、摩托车发动机 行业

摩托车发动机 行业 ,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大幅度上升、整车企业拼命压价等困难,2004年我国摩托车发动机 行业 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1、产销创历史最好水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我国摩托车发动机产销量均突破1900万台大关,同比增幅在19%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

2、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据国家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摩托车发动机出口量为202.1万辆,同比减少10.7%;出口金额为2.38亿美元,同比减少19.0%;出口平均单价从上年的130美元降至118美元,降幅达9.3%。全年共向96个国家(地区)出口,比上年增加了6个国家;出口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国家有15个,比上年增加了5个;出口市场主要在亚洲,对亚洲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对全球出口总数的92.6%和91.1%。对伊朗的出口量较上年减少47%,这是导致全年出口总量大幅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越南市场的出口量出现恢复性增长,较上年增长近1倍;对日本和巴西的出口量增幅巨大,分别为4808%和39157%;对阿联酋、菲律宾等市场的出口量较上年增长了6倍以上,出口潜力不可小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日本和巴西出口规模以超乎寻常速度发展的同时,出口单价却大幅下滑,企业应提高警惕,避免陷入出口“量增额不增”的怪圈。

2007年,我国摩托车发动机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5家,比上年减少2家;出口金额100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2家,比上年减少3家;出口金额1万-100万美元的企业有61家,比上年减少19家。按出口金额排序,重庆力帆实业(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仍排在首位,出口金额为4173万美元、数量为49.2万台;其次是重庆宗申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金额为2184万美元、数量为22.2万台;再次是隆鑫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金额为1221万美元、数量为9.9万台。18家出口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的摩托车发动机出口主营企业,其出口金额和数量之和分别占全 行业 出口设计开发而成,今后国内骨干企业既要注意自己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同时也要尊重其它企业的劳动成果,加强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自律。

二、汽油 行业 发展状况

汽油消费的95%以上来自汽车,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私有汽车使用方式的改变是带动汽油 行业 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6年我国汽油产量呈逐年稳步上升的态势,从2000年的4134.67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5591.4万吨。其中,2001年汽油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小仅为0.48%,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油产量出现了快速增长,并2003年达到峰值,增幅为10.9%,2004年以后汽油增量出现了缓和增长的趋势,2005年的增幅为3.0%,2006年的增幅为3.4%。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促使我国汽油 行业 稳步发展,但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清洁燃料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加大清洁汽油燃料的生产将会是汽油 行业 发展的主流方向。

1、我国洁净汽油的生产状况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水平的1/16。我国原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能源的短缺,我国将陈化粮、剩余粮等粮食转化为能源,研制出车用乙醇汽油,从2001年开始推广燃料乙醇工作,最初在东北三省、河南等地试点,目前有5省全境、4省27个地市使用乙醇汽油,这极大地促使了我国乙醇汽油的生产。2003年我国正式生产乙醇汽油,生产量逐年提高,2006年全国乙醇汽油生产量达到132万吨。

我国不仅开发了乙醇汽油这种新型清洁燃料,而且也向生产甲醇汽油的方向发展。甲醇可以从煤、木柴、石油气、石油伴生气、天然气、植物桔杆,甚至城市可燃垃圾等物质中合成,从而具有成本低,易收购原料等特点。现部分省市已率先进行了甲醇汽油的生产,我国山西省是产煤大省,它们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甲醇汽油,已形成较大的甲醇汽油生产基地。据介绍,目前山西、陕西、四川、上海等很多省市都已经使用或推广使用甲醇汽油,黑龙江出台的甲醇汽油地方标准已经上报到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

2、洁净汽油生产态势展望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车用乙醇汽油产量将再翻一番,预计2010年,我国乙醇汽油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6650万吨,这意味着届时我国燃料乙醇的年产量将超过330万吨,2010年乙醇汽油将占我国汽油消费量一半以上。虽然我国甲醇汽油起步晚,但甲醇汽油成本低、易生产、燃烧充分、清洁油缸,是高效环保燃料,广受燃油领域青咪,再加上我国甲醇汽油的 研究 和生产技术日趋成熟,结合甲醇汽油众多优点,甲醇汽油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和消费空间。

三、我国橡胶业发展状况

2006年中国橡胶新增资源水平有较多提高,一度偏紧的供求关系逐步向宽松方向发展。受其影响,市场价格在上半年创下新高后,盛极而衰,深幅跌落。预计今年中国橡胶供求关系可以实现大体平衡,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持续数年的价格上涨局面有可能结束。

1、今年市场形势 分析

1)资源水平较多提高

今年以来,由于进口量明显增多与合成胶增产,加之受到高价位刺激,中国橡胶新增资源水平有较多提高。据中商橡胶监测预警系统测算,1~11月份累计,全国橡胶新增资源量约为49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7%。预计全年各类橡胶的新增资源量在533万吨左右,比去年大约增长14%,增幅较去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前11月全国天然胶产量约为56万吨,预计全年产量接近60万吨,比去年有所增加;合成橡胶产量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态势,1~11月累计产量168万吨,预计全年产量在184万吨左右。

2)橡胶进口量明显增多是今年中国橡胶市场的重要特点

据海关统计,1~11月份累计,全部橡胶进口量为265.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预计全年进口量在290万吨左右,比去年增长16%。前11个月的橡胶进口构成中,累计进口天然橡胶1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1%;进口合成橡胶120.5万吨,增长20.7%。预计全年天然橡胶进口量达到或接近160万吨,合成橡胶进口量达到或超过130万吨。

3)消费需求较为旺盛。

在中国经济继续提速的大环境影响之下,中国轮胎等主要橡胶制品生产呈现高水平运行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份累计,全国轮胎产量39503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其中子午胎产量增幅超过25%。预计全年轮胎产量达到43000万条,比去年增长15%左右,其中子午胎增幅超过25%。据测算,今年各类橡胶消费量将突破510万吨,比去年增长12%以上。总体来看,今年中国橡胶供求关系扭转了偏紧局面,逐步向宽松方向发展。

2、明年市场将大体平衡

总体来看,明年中国橡胶供求关系可以实现大体平衡,但受全球超级牛市渐近尾声、美中经济增速同步减缓、人民币继续升值三大因素影响,持续数年的价格上涨局面有可能结束。另外,中东局势进一步混乱、严重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以及价格深幅下跌后的阶段性底部支撑,亦会释放强劲的向上性行情推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投机基金的推波助澜将继续引发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1)从供应方面来看,高价位将刺激胶农的割胶积极性。

预计明年中国橡胶的可供量将向600万吨靠拢,其中新增资源量达到580万吨,甚至更多一些,比去年增长9%以上。全年橡胶新增资源构成中,天然橡胶在230万吨左右,合成橡胶超过340万吨。

2)从需求方面来看,新一年内橡胶消费增长格局不变,但力度有所减弱。

(1)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还没有结束,中国还处于重化工业时期,各类机动车产量有增无减,公路运输里程继续增加;全球经济增长也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并且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因素涌现,因而橡胶的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格局。

(2)目前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在明年都会放缓,将使得新一年内中国橡胶的消费量尽管还在增长,但其增长水平却会回落。

3、持续上涨局面结束

新一年中国橡胶市场的运行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使其价格行情多年持续上涨的局面有可能在明年内结束,全年走势前高后低,宽幅震荡。结束橡胶价格水平持续数上涨局面的主要因素,除了市场关系由偏紧转向平衡外,从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来看,还在于:全球石油、煤炭、铜等初级产品价格,普遍进入了高风险价位,其下跌风险明显大于进一步上涨可能;近些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多,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从而降低各类橡胶的进口成本。当然,橡胶价格持续数上涨局面结束的论点,是以不发生大的地缘政治变化和严重自然灾害为前提的。

需要指出的是,明年橡胶行情的波动性跌落,尽管可能出现较大的跌幅,但不会跌回到此轮超级牛市的起点,陷入所谓漫漫“价格寒冬”。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