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汽车护理用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汽车护理用品项目市场投资商业计划书 -节选)

发布时间:2019-11-29 10:58:50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蓖麻油发展状况

蓖麻产业包括农业种植、工业加工和市场流通三个方面。发展蓖麻产业是个系统工程.蓖麻的种植是发展本产业的基础。在80年代世界蓖麻生产是印度、中国、巴西三足鼎立,而到90年代至今.我国蓖麻油产量逐渐下降.蓖麻油厂纷纷停产。我们由过去的蓖麻油出口国变为进口国,目前吉林、山西、内蒙古、广西等大大小小的蓖麻油加工厂近百家,无论是具有规模的大型蓖麻油加工厂还是中小型作坊式加工厂都共同存在个问题,即蓖麻籽来源不足,不能满足榨油的需要。这就给我们提出r一个共同的问题,发展蓖麻资源是一个当务之急。广泛弦展蓖麻种植业,应付今后几年的蓖麻危机.放眼长远发展蓖麻产业即蓖麻油的各类加上发腱。无疑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举措。

癸二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我国蓖麻油深加工利用的唯一大宗产品,全国约有2O个厂家生产.产量15000t/年,8()%出口外销。另外还可以生产合成麝香.其售价很高。

目前,有关蓖麻油深加工产品的最尖端技术为尼龙11(简称PAl1)的生产技术。该技术一直由法国ATO公司垄断,随着PAl1的用情增大。其国际市场售价也逐年上升,目前已达11~1.2万美元/t,用PAl1制成的软管价已达25~26万元/t。因PAl1独特的性能及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航天、汽车、电子、机械、城市煤气管道、输油管道的运用。PAl1在15年以内甚至更长时期不会有可替代的产品.因此有强劲竞争力度。目前对PAl1我国正处于 研究 中试阶段,PAl1大多靠进口或进口PAl1的粒子再加工成型产品。

由调查、统计结果得知,1998年我国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蓖麻生产区只能产出蓖麻籽l0万t左右,仍有50%的缺口。巴西98年产蓖麻籽1.2万t,印度严重减产,不足国内加工堵.所以我国进I蓖麻籽加上已不可能。

综上所述,从国内市场及资源占有情况来看,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r市场的主动权。生产优质的蓖麻油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出口创汇。以近年美国化工市场为例.蓖麻油售价为800美元/t以上:,由蓖麻油生产的十一烯酸锌,售价可达4900美元/t以上.合成麝香售价高达14100美元/t以上。

2、煤油发展状况

1)我国煤油产量 分析

2008年1-3月我国煤油产量为3027598吨,其中辽宁、广东、浙江所占比例较大,辽宁产量占到了23.39%,同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5.7%。

2008年7月中国共生产煤油88.4万吨,环比减少4.54%或是减少4.2万吨,同比持续减少幅度拉深到14.51%。从产出率来看,7月份的煤油收率仅在2.92%,连续4个月环比下滑,6月份产出率在3.13%。

二季度国内柴油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7月份市场矛盾虽在各种政策的调控下有所缓和,但为了8月份国际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国家要求继续加大力度保证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两大集团旗下炼厂仍缩小煤油的产出率,增加成品油的出率。因此煤油在原油加工量环比增加的情况下,反而产量出现下滑。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6月中国煤油表观消费量达到645.5万吨,同比增长6.7%。

煤油表观消费量上涨,主要是受到国内搭乘航班出行人数增多推动。民航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民航2008年1-6月份总周转数量为182768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7%。

此外,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弥补炼厂转产柴油以致航煤产量增幅下跌的影响,中国不断加大航煤进口量。2008年1-6月,中国进口航煤319.4万吨,同比上涨24.3%。同期航煤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49.5%,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下游产业——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1、我国汽车产销 分析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800万辆,累计生产888万辆,同比增长22.02%,超过了年初预计的800万辆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轿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53.76%。

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从200万辆跃升至888万辆,连续7年平均增速超20%。2007年1至11月汽车 行业 出口同比增长52%,在整车出口中,中国自主开发的品牌汽车居主导地位。

从汽车产品结构看,商用车增幅近年来第一次超过乘用车,而商用车中的重型卡车的生产增幅达到77%,销量增幅达到69%。

中汽协预测,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

2、我国汽车进出口 分析

据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出口在受到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影响下,总体上仍然凸显了高速增长势头,其中出口量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8.95%。同时,整体产品结构存在的恶性低价竞争局面有所改善,汽车进口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进口车型的结构和档次又有新的变化趋势。

从出口车辆类型方面 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整车出口仍然以商用车出口为主,占我国全部出口总量的54.4%,其次是轿车,占出口总量的30%。2007年,累计进口量超过30万辆,达到31.42万辆,同比增长37.80%,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量净增8.62万辆。2007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668.78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25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45%,出口总值408.96亿美元,同比增长45.31%。

与以往不同的是,2007年的汽车出口较之过去过于分散的局面相比,有了较大改善,可以明显看出我国2007年汽车出口集中在几个重点国家与地区。截止到2007年11月份,我国汽车出口到世界上1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前三位的是俄罗斯12亿美元、伊朗4.9亿美元和哈萨克斯坦4.46亿美元,出口前10位国家的金额合计占整车出口总金额的62%,表现出较高的地区集中度。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东欧和非洲仍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方向,向这三个地区的汽车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近90%。

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411.09亿美元,其中进口总值163.33亿美元,同比增长39.64%,出口总值247.76亿美元,同比增长39.45%。

1)汽车商品进口情况 分析

(1)整车进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幅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2008年上半年,汽车整车进口增势不减,共进口汽车21.28万辆,同比增长5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18.22个百分点;累计进口金额77.55亿美元,同比增长75.2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45.90个百分点。从各月进口情况来看,1~3月进口量持续走高,4~5月进口量呈逐月下降走势,6月进口量再度突破4万辆,达到4.11万辆,为上半年最高值,总体来看,上半年各月进口量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从上半年汽车主要进口品种来看,越野车增幅最为明显,共进口10.85万辆,同比增长79.0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1.46个百分点;小型客车增幅居次,共进口1.49万辆,同比增长74.5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69.87个百分点;轿车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共进口8.07万辆,同比增长25.81%,增幅较上年同期减缓12.83个百分点。上半年,上述三个品种共进口20.41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6%。

(2)轿车进口保持稳定增长德、日、美三国进口量继续占据最大比例

2008年上半年,轿车累计进口8.07万辆,同比增长25.81%;累计进口金额33.33亿美元,同比增长59.56%。在主要轿车进口品种中,3L以上大排量品种占最大比例,共进口3.23万辆,同比增长54.41%,占轿车进口总量的40%。1.5L~2.5L系列增幅也较为显著,共进口2.83万辆,同比增长58.1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55.02个百分点,占轿车进口总量的35%。而上半年呈高速增长的2.5L~3.0L系列进口量则明显下降,共进口1.97万辆,同比下降21.38%,占轿车进口总量的24%。

从轿车主要进口国家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德国进口量依旧位居第一,共进口3.24万辆,占轿车进口总量的40%,较上年同期增加0.75万辆;日本超过美国居第二,共进口2.50万辆,占轿车进口总量的31%,较上年同期增加1.27万辆;美国居第三,但进口量较上年同期明显减少,共进口0.54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0.80万辆。

(3)越野车进口呈迅猛增长3L以上高排量品种占最大比重

2008年上半年,越野车进口10.85万辆,同比增长79.09%;进口金额3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倍多,进口量和金额均超过轿车。在越野车各品种中,3L以上品种占据最大比重,共进口5.75万辆,同比增长1.1倍,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53%;排量在1.5L~2.5L系列增速最高,共进口2.24万辆,同比增长1.4倍。值得一提的是,上年同期高速增长的柴油越野车进入2008年后呈明显下降,共进口1426辆,同比下降50.84%。

在越野车各主要进口国家中,日系品种独霸市场的地位无法撼动,共进口4.78万辆,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44%,较上年同期增加1.87万辆;韩系车依旧居第二位,共进口2.12万辆,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20%,较上年同期增加0.77万辆;美系车表现也较为突出,共进口1.39万辆,占越野车进口总量的13%,较上年同期增加0.78万辆。

(4)发动机、零部件等商品进口金额保持稳定增长

2008年上半年,发动机、零部件等商品进口形势总体稳定,其中发动机进口金额8.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8%;汽车零件、附件和车身累计进口金额7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58%;汽车、摩托车轮胎累计进口金额1.15亿美元,同比增长22.57%;其他汽车相关商品累计进口金额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6%。上半年,上述四大类汽车商品共进口85.71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52%。

(5)前十位主要进口国累计进口金额超过150亿美元

2008年上半年,在统计的102个进口国家和地区中,进口金额位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日本、德国、韩国、美国、英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法国、瑞典和西班牙,进口金额分别达到56.08亿美元、47.54亿美元、14.26亿美元、12.99亿美元、6.69亿美元、4.20亿美元、3.35亿美元、3.04亿美元、2.35亿美元和1.5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法国有所下降,其他国家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英国同比增幅最为显著。上半年,上述十个国家共进口152.07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93%,其中,日、德、韩、美四国占有率超过80%,稳居进口主导地位。

2)汽车商品出口情况 分析

(1)整车出口依旧保持高速增长轿车表现更为突出

2008年上半年,汽车整车出口增势不减,共出口38.44万辆,同比增长5..37%;出口金额近50亿美元,同比增长84.84%。

在汽车出口主要品种中,轿车表现最为出色,共出口13.31万辆,同比增长98.62%。在轿车出口品种中,1L~1.5L系列占绝大部分比重,共出口7.89万辆,同比增长1.8倍,占轿车出口总量的59%;1.5L~2.5L系列出口量位居第二位,共出口4.67万辆,同比增长34.87%,占轿车出口总量的35%。

载货车出口15.15万辆,同比增长45.72%,在载货车主要品种中,5吨以下系列所占比重依旧最大,共出口10.61万辆,占载货车出口总量的70%,另外,随着国内重型载货车企业产品质量较大提升,20吨以上重型货车品种也呈现高速增长,共出口1.98万辆,同比增长2.4倍。

客车出口3.98万辆,同比增长30.75%,在客车主要品种中,9座以下小型客车品种仍为出口绝对主力,共出口2.20万辆,占客车出口总量的55%;相比较而言,30座以上大型客车增幅更为迅猛,共出口5066辆,同比增长79.77%。

2008年上半年,轿车、载货车和客车共出口32.44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84%。

(2)摩托车出口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累计出口超过540万辆

2008年上半年,摩托车出口形势总体呈良好发展,其中出口542.45万辆,同比增长16.65%,出口金额2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7.20%。在摩托车出口品种中,小于250ml各系列品种仍然占最大出口比重,共出口541.97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99.91%,出口金额22.80亿美元,占摩托车出口总额的99.72%。在这一系列中,100ml<排量≤125ml系列出口超过200万辆,达到217.33万辆,同比增长10.52%,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40.06%;出口金额9.85亿美元,占摩托车出口总额的43.08%。排量≤50ml系列出口142.72万辆,同比增长22.66%,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26.31%;出口金额5.72亿美元,占摩托车出口总额的25.04%,表现也较为出色。

(3)发动机出口量翻番零部件及其他相关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

2008年上半年,发动机出口与上年比呈高速增长势头,出口量达到283.69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倍;出口金额约7亿美元,同比增长51.88%。零部件等商品出口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金额95.20亿美元,同比增长35.62%;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35.48亿美元,同比增长26.23%;其他汽车相关产品出口金额34.98亿美元,同比增长26.45%。上半年,上述四大类汽车商品共出口17..67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0%。

(4)出口金额排名前三十个国家(含地区)所占比重接近80%

2008年上半年,在统计的217个出口国家(含地区)中,出口集中度继续维持较高水平,据统计,前三十个国家(含地区)出口金额达到19..58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总额的79%;前二十个国家(含地区)出口金额达到170.96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总额的69%。在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含地区)中,与上年同期相比,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依旧稳居主导,越南、伊朗和乌克兰分别从第十三名、第十名和第二十五名提升至第五位、第六位和第十位,表现比较突出。上半年,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越南、伊朗、德国、英国、阿联酋和乌克兰,出口金额分别达到47.54亿美元、21.25亿美元、11.51亿美元、10.08亿美元、7.56亿美元、7.37亿美元、6.94亿美元、5.52亿美元、5.37亿美元和5.21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上述十国均保持明显增长,其中越南、伊朗和乌克兰增幅更为显著。上半年,上述十个国家共出口金额128.35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52%。

(5)汽车企业出口增势不减自主品牌成为出口绝对主力

根据汽车生产企业上报的出口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汽车生产企业出口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共出口35.80万辆,同比增长62.00%。其中:乘用车出口20.06万辆,同比增长83.37%,高于 行业 增幅21.37个百分点;商用车出口15.74万辆,同比增长41.04%。

2008年上半年,随着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加强,自主品牌成为出口绝对主力,其中出口量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均为自主品牌生产企业,并继续表现出旺盛的增长势头。据统计,上半年,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奇瑞、长城、吉利、北汽、广汽、长安、东风、一汽、哈飞和江淮,分别出口8.30万辆、3.07万辆、2.92万辆、2.51万辆、..44万辆、2.39万辆、2.29万辆、1.45万辆、1.37万辆和1.33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除哈飞有所下降外,其他企业均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东风、吉利和北汽增幅尤为迅猛。上半年,上述十家企业共出口汽车28.07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8%。

据海关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数量38.45万辆,出口金额49.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99%。2008年6月份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数量5.95万辆,出口金额8.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7%。

重点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2008上半年,汽油小轿车(1000ml<排量≤1500ml)出口数量为7.89万辆,增长178.94%,出口金额5.8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75%;柴油机客车(座位≥30座)出口0.49万辆,同比增长80.47%,出口金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94%;汽油小轿车(1500ml<排量≤2500ml)出口4.67万辆,同比增长34.87%,出口金额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9.96%。

2008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进口数量21.27万辆,进口金额78.0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23%。2008年6月份我国汽车整车进口数量4.11万辆,进口金额14.9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19%。

2、我国汽车 行业 的发展趋势

2008年汽车 行业 仍将保持两成左右的快速增长。在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各大企业、各种车型的市场份额博弈将更加激烈,日系车愈发强势、新能源汽车不断涌现都将在新的一年深入发展。

1)汽车市场仍快速增长销量有望破千万

汽车市场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多家权威机构预计,明年中国的GDP的增长率仍将超过10%。这意味着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业内人士预计,明年的增长幅度将维持在15%-20%左右。明年的汽车产销量突破900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果 市场发展 得好,产销量将甚至突破千万辆大关。

国家信息中心还预计,我国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美国,届时,市场容量将超过1700万辆。

2) 行业 集中度继续提高部分边缘品牌将退市

汽车 行业 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的 行业 ,在原材料价格涨价时,汽车 行业 却在一轮轮降价,国内中级车及以下的车型利润空间已经大幅缩水。投资汽车 行业 已经不再是一本万利,能够迅速收回投资的时代了。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是国际竞争的平台,各大跨国汽车巨头悉数来到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或者建立销售渠道以进口车形势销售,在各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已经接近白热化。部分民族品牌如奇瑞、吉利等快速增长,也不断成长壮大。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有过一次较大的产业重组,春兰汽车、奥克斯等纷纷退出市场。未来,还将有部分边缘品牌离开市场。边缘品牌退市是优胜劣汰的竞争结果。一些企业生产的车型质量不过关,价格没优势,后续产品很难跟进,这样的企业退市对汽车 行业 整体的发展是有利的。

3)车型将迎来换代高峰捷达、凯越都将出新款

明年的很多重量级的车型将迎来新一代产品,这些产品有的是完全改款也就是新一代产品,有些是中期改款,无论怎么改都将有更好的性价比,都将是明年车市的明星。

在销量排行的重量级车型中,明年伊兰特、凯越、捷达都将完成新一代产品的换代,这也是这三款车上市后进行首次脱胎换骨的更新换代。另外,新一代马自达6也将上市销售,一汽大众也将引进第6代高尔夫。这些换代的新产品外形内饰都更时尚,体现了汽车设计的新潮流;配置上也更加重视安全和舒适。预计这些新车型上市后都将有区别于老款车的新定价。明年,已经换代的新雅阁将正式公布价格并开始销售。

明年思域、206等众多车型都将推出改动或大或小的新款车,年型车已经成为企业对车型设计进行查漏补缺的重要方法,也是一些企业宣布新价格的好时机。

4)SUV市场车型增多SUV热还将持续升温

在今年SUV市场超过五成增长的驱动下,很多企业将推出自己的SUV车型争夺这块肥肉。据了解,东风日产首款SUV逍客、宝马X6、奥迪Q5、力帆SUV、路虎全新双门SUV等十几款SUV将在2008年集中上市。

加上已经在市场形成较大销量的途胜、狮跑、CR-V、哈弗等,明年的SUV市场将有一场恶战。

明年的SUV市场将有两个特征,一是2.5L以下的中小排量的SUV仍将是市场的主力,预计能超过六成;另外是两驱的城市SUV仍将是潮流,预计销售比例将超过五成。

另外豪华SUV市场仍将火爆,在豪华SUV舒适性、科技含量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豪华SUV仍将是豪华车市场的销售热点。

5)日系车将全面雄起韩系和自主品牌形势严峻

现在日系车约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三成多,自主品牌的份额也接近三成左右,而韩系车的份额约为一成。明年,又将是日系车大幅发力的一年,在产品增加、产能扩大、价格不断下降的日系车咄咄逼人的进攻中,自主品牌和韩系车面临最大的挑战。

日系车的强势在北美市场已经得到展现,今年1-10月份北美销量前10位车型中有6个是日系品牌车型。在中国,日系品牌囊括了从奥拓到雷克萨斯的各个区间车型,其中凯美瑞、雅阁、思域等早已经是所在区间的销量前列。明年日系品牌已经不满足于在中级和中高级市场的领先,马自达2、新威驰、雅锐斯等7万-10万元小车的加入将进一步挤压韩系和自主品牌领先的经济型车市场。明年,日系品牌还将快速地扩张,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企业都在扩大产能。

日系车的产品更新速度明显快于自主品牌,也高于韩系车和欧系车。如果日系车也发动较强的价格战,那么合资品牌和韩系车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

6)中高级车竞争加剧价格血战难以避免

明年的中高级车市场将有一场血战,挑起这场新战斗的将主要是新雅阁、新天籁、新马自达6和迈腾。

新雅阁的定价还未公布,但预计不会明显高于迈腾和凯美瑞,价格很可能相当。新雅阁作为全球的热销车型,势必会在中高级车市场争取更大份额;明年天籁将不再是小改款,而是全新的换代升级,预计将有不小的杀伤力;明年马自达6也将迎来新一代产品,将极大吸引喜欢运动和个性的消费者;明年迈腾很可能会对产品生产计划作出调整,自动挡车型如果供货量保证,那么迈腾的销量将大幅上升。

另外,凯美瑞、领驭等车型基本都将小幅改款,提高性价比优势;自主品牌的中高级车如荣威、名爵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销量也将进一步上升,也很可能会进一步调整性价比参与竞争。

7)新能源汽车将更多电动车有望批量生产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为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终究有一天将被开采殆尽。现在国内汽车企业中长安、哈飞、奇瑞、上汽和一汽等无不在进行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计划。

目前的新能源技术主要有电油混合动力、纯电动、氢内燃机、燃料电池四种,明年比亚迪汽车即将在全球率先发布可充电的双模电动汽车并商业化。双模电动汽车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

明年的第29届奥运会也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次良好契机,根据“绿色奥运”承诺,赛事期间所有接送运动员的车辆、奥运场地使用的特种车辆以及部分公交车辆等,都将使用电动汽车。预测2008年,仅北京市场的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就将达到20至40万辆。

8)自主小车面临挑战合资精品小车扎堆上市

小车已经不再只是便宜的代步工具,在提供最快捷、最经济的代步用途的同时,也不断融入时尚、流行、个性的元素,成为彰显鲜明自我个性的载体,更加吸引年轻消费者。

明年,一向热衷于中级和中高级车的合资企业们开始察觉到国内市场精品小车的消费群体在快速扩大,一些新的精品小车国产也就在意料之中。

CROSSPOLO、马自达2、新雨燕1.5L、新威姿、雅锐斯等合资企业的精品小车们将扎堆上市,这些小车主要占据了6万-12万元的价格区间,而这恰好是很多国产品牌的优势区间。另外这些合资品牌的车型也会向下挤压部分国产车型的售价。

自主品牌的小车需要在设计、配置上再下工夫,还需要提高产品的丰富度。如奇瑞的A1车型目前在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车型只有一款,不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9)销售网络也优胜劣汰4S店集团开始更多出现

明年将是4S店兼并重组进入频繁期的一年,更多的4S店集团将不断出现并不断壮大。

一些有实力的4S店早已瞄准开始出手收购,因为收购一个店比自己建店来得更容易。据了解,众义达、联通汽车等4S店集团已经开始了收购,而且不限于北京市场,未来在全国多个区域有影响力的4S店集团也将更多出现,4S店的 行业 集中度也将提高。

10)汽车金融渐成气候贷款购车优惠增多

明年国家将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银行贷款买车可能更加不容易。消费者不必太担心,因为各大合资企业的汽车金融公司都已经进入中国,为了提高汽车销量,这些公司还经常通过贷款买车优惠的方式促进销售。

今年,上海通用雪佛兰、一汽大众等企业都推出了各种贷款买车优惠政策,预计明年在汽车销售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中,还将有更多的汽车金融公司参与刺激消费的工作中。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