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电动推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电动推杆项目市场投资商业计划书 -节选)

发布时间:2019-11-29 10:58:44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一、齿轮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2007年,我国齿轮市场总规模及生产量继续排名世界第三,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齿轮制造大国。

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我国的齿轮 行业 还存在着产品研发落后、工艺水平落后等诸多忧患,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亟待提升。

1、我国齿轮 行业 增长速度很快,市场总体需求和国内生产总量保持了较高增长。

2006年市场总需求为902亿元,国内销售收入为700亿元左右。2007年市场总需求量为1000亿元左右,国内销售收入在850亿以上。

2、从生产区域来看,华东地区齿轮业发展最快。

2007年其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52.8%,华东地区齿轮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尤其是江浙两省,民营企业数量较多。江浙两省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除了南高齿、杭前进这样的老企业外,其他的大多为新兴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

其他地区依次为:华北地区占19.1%,西南占8.7%,华中占8.1%,西北占6.7%,东北为4.7%。

3、产品贸易逆差较大且呈逐渐增高之势,自动变速箱受制于人。

2006年,我国进口齿轮产品33.7亿美元,其中进口自动变速箱16.37亿美元。2007年进口总额在50亿美元以上,自动变速箱达到25亿美元。

4、齿轮产品应用广泛。

汽车 行业 应用最多,其数量为36.6%;农机占10.3%;工程机械占5.8%;摩托车占5.3%,这四部分被称为车辆齿轮,总量接近60%。其次是水泥建材、起重运输、矿山机械、冶金等。

5、在齿轮 行业 中,民企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民企的数量已接近整个 行业 的80%,资产总额占46.94%,销售收入占51.95%,利润占4..57%。部分民企虽然规模较小,但机制灵活,生产效率较高。

二、弹簧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随着主机的发展,我国弹簧产品市场也将同步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 行业 销售额将超过40亿元,汽车、摩托车工业在弹簧市场份额的比重将超过50%。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今后几年弹簧 行业 将显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出现新的组合。

今后几年,我国弹簧 行业 仍将以小型企业为主,但一些优势企业从市场和经营战略出发,利用手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兼并和收购一部分企业以取得需要的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弹簧 行业 中的国有及集体企业大部分将转制为股份制或民营企业。

2、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及质量竞争。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弹簧业的利润空间已越来越小,加之主机厂对配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已无法靠单纯的降价来争取市场,技术和质量成为竞争的关键。

从2006年7月1日起,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将降至10%,为汽车工业配套的悬架弹簧、气门弹簧、稳定杆等产品的最终价格将逐步与国际价格接轨,而为微型车、面包车配套的产品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的价格和国际市场相比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质量水平还不能与同类产品相抗衡。其他产品特别是为摩托车配套的产品和一些小弹簧的价格,已经低于国际市场价,因此国外同类产品在价格上对我们构不成威胁,竞争主要表现在质量上。

3、产品向轻量化、高可靠性发展。

粗略估计,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对悬架弹簧的年需求量约800万件,气门弹簧年需求量约3000万件(不包括摩托车和柴油机)。这两种弹簧的技术发展趋势总体上为轻量化(高应力)、高可靠性。对于目前出现的异形截面悬架弹簧和气门弹簧,由于材料价格高,制造工艺复杂,使得生产成本要高于圆截面弹簧,因此目前还看不出异形截面弹簧要完全取代圆截面弹簧的迹象。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电力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电力生产和输送情况

1)电力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由于前几年电源建设投资的迅猛增长,2006年开始大量发电机组集中投产,这一趋势2007年仍在持续,且发电容量增速逐月提升。2007年全年,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10009万千瓦,其中,11月、12月份分别新增达到1281.42万千瓦和1458.5万千瓦,明显比前几个月加快。截止200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1329万千瓦,同比增长14.36%。

从装机结构上看,新投产的水电机组比重有所下降,造成水电机组在总容量中比重下降,火电上升。2007年新投产的装机容量中,水电1306.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总量的13.05%,火电8158.35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总量的81.51%。全部71329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中,水电达到14526万千瓦,约占总容量20.36%,同比增长11.49%;火电达到5544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77.73%,同比增长14.59%;水、火电占总容量的比例同比分别下降0.53和上升0.16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发电装机同比增速超过30%的省份有:广西(48.6%)、安徽(39.8%)、内蒙古(38.9%)。

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电力供需形势进一步缓和,全国供需总体基本平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大幅回落。2007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011小时,同比降低187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532小时,同比增长139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316小时,同比降低296小时;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7737小时,同比降低69小时。

机组利用率平稳下降的同时,受益于电力 行业 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的政策引导,以及电煤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的推动,电力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生产效率继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2007年全年电力 行业 共关停小火电1438万千瓦,全国供电煤耗为357克/千瓦时,比2006年降低10克/千瓦时;电网输电线路损失率比去年减少0.19个百分点,降为6.85%。。

2)发电量环比有所上升,火电上升水电下降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带动电力生产快速增长,累计发电量增速处于高位。从电力生产情况看,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325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4%。其中,水电发电量486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4.95%,同比增长17.61%;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82.86%,同比增长13.82%;核电发电量626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1.92%,同比增长14.05%。分地区看,发电量同比超过20%的省份依次为:广西(29.4%)、内蒙古(28.6%)、福建(26.7%)、云南(22.2%)、重庆(21.0%)、湖南(20.3%)。

从发电量结构看,我国现有的电力装机结构决定了火电发电量占绝对地位。12月份的当月火电发电增速有所上升,全国共完成火电发电量26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增速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比前11月提升2.45个百分点。2007年全年,全国共完成火电发电量269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2%,增速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水电生产方面,由于11月份以后水电逐步进入冬季枯水期,因此12当月发电量环比继续减少,但无论从发电量还是增速方面都远高于去年同期。12月全国共完成水电发电量272亿千瓦时,比前几个月持续减少,同比增长19.21%,增速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2007年全年全国共完成水电发电量48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6%,增速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同时高于2007年前11个月1.5个百分点。

3)供电及远距离输电能力增强

根据“十一五”时期能源和电力 行业 发展 规划 的要求,2006年以来全国电网建设投资不断增加,电网输电、配电能力持续增强。统计显示,2007年全国共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5492.9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2451.4亿元,全年全国共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5万公里,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8848万千伏安。截止2007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32.71万公里,同比增长14.20%,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达到114445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8.71%。

电网建设的加速增强了区域间的电力电量平衡能力,受局部地区电力供需不平衡的影响,全国跨区送电量继续增长。从输电方向上来看,华北和华中电网由于区域内电力生产能力增长迅速,外送电量同比增长明显,受电量相应下降;华东电网区域内电力需求不平衡,与其它区域电网间电量交换最为频繁,外送电量和受电量均有所增长;由于两广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且季节性用电高峰持续时间较长,南方电网内西电东送电量继续较快增长。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三峡输变电工程全面建成通过国家验收;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产,使西电东送南线输送能力新增150万千伏。

2、电力消费情况

2007年国民经济加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2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2%,增幅比2006年上升0.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为8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9%;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4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6%;第三产业用电量为31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为3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5%。

从用电结构看,受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第一产业用电增速持续回落,在总用电量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用电增长迅速,仍然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力量。2007年,全国工业用电量为2456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75.7%,同比增长16%,增速高于其它各产业用电增速,也高于电力消费总量增速。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分别为9.81%和17.34%,增幅比2006年分别下降0.78和上升1.7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的重型化趋势日益明显,电力消费结构亟待改善。受益于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维持较高增速,但低于总用电量增速。

3、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7年以来,虽然电网建设投资持续不断增长,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新建电源项目数量减少,同时受国家对不符合环保、用地和 产业政策 的新开工电力项目加大清理力度的影响,电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及占总投资的比重整体下降。

2007年1-12月份,电力及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07.6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比前11个月回落0.8个百分点。电力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6.8%,同比降低约1个百分点,延续了2007年年初以来电力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的趋势。

4、电力 行业 经营情况

受各自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2007年电力 行业 各子 行业 效益增长出现分化,比较来看,发电 行业 效益增长远不如供电 行业 ,增速比2006年明显下滑,而供电 行业 明显上升。统计显示,2007年前11月全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8.7%,增速比2006年同期减慢10个百分点,供电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8.9%,增速加快超过20个百分点。

1)电网企业利润高速增长来自于压缩成本

截止2007年11月,全国电网企业的利润总额已经接近700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全年520亿元的水平,07年全年的利润总额增速预计将达到80%,超过2006年73%的增长速度。

从电网企业的成本费用构成中可以看出,销售成本和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维持下降,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明显上升。而对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三项费用、利润总额各自的历史数据比较可以发现,三项费用的增速在2007年出现飞速增长。因此,电网企业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压缩购电成本,即在销售收入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通过内部分配,减少发电且有收入,增加自身利润。

2)火电利润率急速下降,预计全年低于10%

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和利用小时下降,火电企业的利润总额增速从2006年的40%多下降到2007年前11个月的10%左右,由于煤价还在持续上涨,预计全年火电企业利润总额增速低于10%。

火电07年平均发电利用小时为5316小时,比06年下降5.3%;07年火电平均利用小时较高的省份分别为宁夏(6720)、吉林(6213)、山西(6122)、辽宁(5965)、甘肃(5888)、河北(5843)。供电煤耗全年平均357克/千瓦时,比06年下降10克,下降幅度为2.72%;全年直供电厂消耗电煤12.8亿吨,比06年增加8.42%;截止到07年底,秦皇岛大同优混含税平仓价比06年5月份煤电联动时已经上涨18%,山西优混含税平仓价同期上涨19%。

3)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上升加快效益上升

2007年水电的利用小时在5月份之后持续上涨,全年利用小时增加6%左右。由于三峡、龙滩等大型水电机组投产,平均销售成本下降,水电 行业 的利润率明显上升。

二、建筑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一)建筑业发展基本情况

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生产平稳增长,企业经营状况继续改善。

1、建筑业总产值平稳增长。

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9亿元,比上年增加8461亿元,增长20.4%,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建筑业总产值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10916亿元,增长24.8%,增幅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7986亿元,增长23.6%,增幅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2、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继续扩大。

2007年,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3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31亿平方米,增长15.4%,增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新开工房屋面积25.7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7亿平方米,增长11.6%,增幅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3、竣工产值和竣工房屋面积低速增长。

2007年,建筑业企业完成竣工产值30845亿元,比上年增加2704亿元,增长9.6%,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6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3亿平方米,增长3.5%,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4、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较快增长。

2007年,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802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080亿元,增长19.5%,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5、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007年,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37041元/人,比上年增长4%。

6、建筑业企业经营情况继续好转。

2007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7亿元,增长23.2%;上缴税金总额16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0亿元,增长18.5%。

(二)2007年建筑业发展的特点

特级、一级国有建筑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特级、一级国有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47.8%,高于等级以上全部资质企业平均增长速度(18.7%)29.1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特级、一级私营企业的建筑业总产值增长96.7%,企业总收入增长128.1%,但利润总额增长仅为10.1%。特级、一级外商建筑业企业是2007年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中收入及利润均出现负增长的唯一所有制类型企业。

从市场分布情况看,亚洲、非洲等传统市场仍然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战场,其营业额之和占我国企业海外市场营业总额的70%左右。承包业务涵盖房屋建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水利电力、资源开发、电子通讯等诸多 行业 ,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由多 行业 组成、多元化结构并得到了国际认可的经营队伍,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1、奥运建筑——中国建筑的开放姿态

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牵动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神经。

2007年,奥运建筑进展十分顺利,无论是从设计、施工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奥运场馆的硬件建设都完成得十分圆满。主要建筑如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以及其他新建、改建的场馆陆续完工。此外,城市道路改造、北京地铁、新的航站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不断提升的建筑水准,也体现了我国建筑的开放性特征。

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建筑基本都由我国自己承担。而18年后举行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以开放的姿态充分吸取了国外建筑师的优秀理念、技术和工艺。在鸟巢、水立方等几个主要场馆的建设上,与国外建筑团队合作,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十分重要的成就。

中国建筑是开放的,这一点毫无疑义,但如何开放、如何选择,这一点,学术界和社会各方仍然存在争论。我国曾经拥有灿烂的建筑文化和历史,而且当代建筑业也很发达。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城市建筑中片面“求洋”、“求异”的现象不少,国外设计师被盲目追捧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但是,争论是正常的,开放是正确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来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通过与国外交流、合作,实现与世界水平接近,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当然,具体要如何操作仍有待争论和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本土建筑师在奥运建设中发挥了自己的天才和创造性,表现十分突出。他们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完成了许多方案的优化。中国建筑师、结构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许多领域并不比“洋建筑师”差。北京新建的奥运建筑中只有3个是与国外合作完成的,如鸟巢、水立方、顺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中心;其他十几个场馆都由中国建筑师独立设计和建造,如国家体育馆、北京射击馆、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老山自行车馆、五棵松体育中心、北京大学体育馆、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和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等,它们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设计水准,反映了中国建筑水平在与国外交流中不断提高。

中国建筑在面对“洋建筑师”时,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毕竟中国的实践机会多,只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充分自信,终究我们的水平要走向世界。

2、居者有其屋——解决人民住房需求

“居者有其屋”至今都是百姓最美好的愿望。北京在解决人民住房需求这个问题上面临较大压力,而北京是全国的缩影。北京住房需求相对旺盛,需求对象比较复杂,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点。在探寻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居者有其屋”的过程中,政府不断推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等项目,以满足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对于日益高涨的房价,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正在显现。

目前,由于政策并不十分完善,体制上依然存在漏洞,经济适用房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开着名车买经适房”的报道还时常见诸报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更多真正有需要的百姓通过政策的实施得到好处,如何避免让牟利者去钻政策法规的空子。这将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3、城市生命体——解决发展和保护的矛盾

20世纪是一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人类以发展的名义宽容了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多少城市都在上演“大拆大建”的剧目。而“大拆大建”正在抹去中国城市的个性,扼杀中国城市的历史和生命,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毁灭机制。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每个城市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有自己的历史传承。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在保护的同时要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很多。人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历史街区、老旧建筑将如何在新的时代保留下来和发挥作用?这一点,北京遇到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在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2007年,北京市 规划 委和市文物局共同发布了《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共有71处、188栋单体建筑入选。这是值得记录的一笔,这体现出人们已经将建筑保护的观念从古代建筑扩大到工业遗产和近现代建筑。

建筑不仅仅是房子,“平方米”的概念不足以描述它们的生命。三大奥运理念中的人文奥运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北京的人文底蕴极为深厚,如何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珍惜、爱护它,使它们在新的时代得到新的延续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

(三)2007影响建筑业 行业 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7年影响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投资持续增长的拉动。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建筑业总产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也出现了较大增长。

2007年,房地产业投资为21446亿元,增长25.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9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全国住宅竣工面积9.39亿平方米,占全部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41亿平方米)的57.24%。住宅及房地产业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制造业投资增长迅速,是2007年全国投资额最大的一个 行业 ,投资额达26399亿元,增长29%。由于该 行业 投资以设备为主,对建筑业的拉动作用不及房地产业明显,但因投资总额巨大,仍对建筑业发展有较大影响。2007年,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和采矿业的投资额分别排在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位,总投资额为30957亿元,平均增幅为22.3%,也是建筑业的主要市场。

近五年来,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7%,而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为12.6%,两者差距在逐年增大。这说明建筑业发展仍主要是靠投资持续增长的拉动。建筑业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着大量工作要做。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