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中空纤维膜产品概述
第一节 中空纤维膜产品定义
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 membrane):外形像纤维状,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它是非对称膜的一种,其致密层可位于纤维的外表面/如反渗透膜,也可位于纤维的内表面(如微滤膜和超滤膜)。对气体分离膜来说,致密层位于内表面或外表面均可。
分离在环保市场里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众多膜的型态中,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具有比表面积大、分离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净水及废水市场理已取得广泛的应用。
中空纤维膜是分离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单位体积膜组件中,中空纤维膜的有效膜面积最大,过滤分离效率高,容易清洗,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生产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因而应用广泛。中空纤维膜是膜过滤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膜呈毛细管状,微孔位于管壁上,溶液就是以其组份能否通过这些微孔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中空纤维膜组件,是由壳体、封头、端盖、中心管(内压式无)、布水装置(内压式无)及中空纤维膜组成,有原液口、过滤液出口及浓缩液出口与系统连接。其特点是:
1、所有中空纤维膜都直接用聚氨脂胶封装在膜管内,不仅具有高的装填密度,极高的比表面积,而且结构简单,能有效减少细菌污染的可能性,简化清洗操作;
2、检漏修补方便,截留率稳定,使用寿命长。根据组件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
第二节 中空纤维膜发展历程
在我国,膜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离子交换膜 研究 开始的。65年开始对反渗透膜进行探索,66年上海化工厂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产,为电渗析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67年海水淡化会战对我国膜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70年代相继对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和微滤膜及组件进行 研究 开发,80年代进入推广应用阶段。80年代中期我国气体分离膜的 研究 取得长足进步,1985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首次研制成功中空纤维N2/H2分离器,主要性能指标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指标,现已投入批量生产,每套成本仅为进口装置的1/3。我国渗透汽化(PV)过程 研究 开始于1984年,进入90年代以来,复合膜的制备取得了较大进展,1992年,我系研制的改性PVA/PAN复合膜通过技术鉴定,98年在燕化建立我国第一个千吨级苯脱水示范工程,为我国PV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了推动我国膜技术快速发展,尽快缩短我国膜技术 研究 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科委把低压复合膜,渗透汽化透水膜,无机陶瓷膜及天然气脱湿膜等列入“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分别由杭州水处理中心、清华大学化工系、南京化工大学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承担,重点进行开发 研究 。同时国家计委投资于98年10月在大连开始兴建国家膜工程中心,该中心依托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通过世行贷款、国家投资和融资的方式共筹资金1.07亿元人民币。从总体来看,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50年代为奠定基础的阶段,主要是进行膜分离科学的基础理论 研究 和膜分离技术的初期工业发展。
2、60~70年代为发展阶段,许多膜分离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3、80年代之后为发展深化阶段,主要是不断提高以实现工业化膜分离技术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开拓新的膜分离与膜催化技术,其中无机膜材料的 研究 与开发显示出诱人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 报告编制
- 可行性报告
- 商业计划书
- 项目建议书
- 立项申请报告
- 稳评报告
- 能评报告
- 项目方案
- IPO募投可研
- 项目申请报告
- 企业融资报告
- 规划设计
- 乡村振兴规划
- 特色小镇规划
- 产业规划
- 文化旅游
- 十四五规划
- 园区规划
- 田园综合体
- 乡村旅游
- 康养产业
- 景观设计
- 科技成果评价
- 科技成果评价
- 项目立项评估
- 项目结题评价
- 知识产权评估
- 成果价值评估
- 人才团队评价
- 扶持资金申请
- 农业资金申请
- 发改委资金申请
- 工信资金申请
- 科技资金申请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