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国内外冶金设备的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9-11-28 10:16:32

第一节 国内冶金设备制造 行业 的发展情况

一、2007年国内冶金设备制造 行业 的经济运行情况

冶金设备制造业位于钢铁 行业 的上游,因此 行业 发展与钢铁 行业 的发展情况紧密相关。最近几年,我国钢铁 行业 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中心,新建高炉和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大了对冶金设备的需求,致使我国冶金设备制造业发展速度也非常快。

2007年钢铁 行业 的经济运行情况

1、产量增幅提高

一季度,全国产钢11470万吨,同比增加2092万吨,增长22.3%,增幅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产生铁10852万吨,增加1786万吨,增长19.7%,增幅回落1个百分点;产钢材12634万吨,增加2623万吨,增长26.2%,增幅提高4.5个百分点。板材产量5530万吨,增加1584万吨,增长40.1%,增幅提高17.2个百分点;长材产量5977万吨,增加877万吨,增长17.2%,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

2、钢铁产品净出口增加

一季度出口钢材1413万吨,同比增加766万吨,增长118.4%;出口钢坯178万吨,增加88万吨,增长98%。进口钢材427万吨,减少34万吨,下降7.4%;进口钢坯8万吨,减少2万吨,下降23%。进出口相抵,净出口钢材986万吨、钢坯170万吨,折合钢相当于出口粗钢1219万吨,同比增加钢的净出口941万吨,增长3.4倍。进口铁矿石10019万吨,增长23.4%。

3、钢材价格稳步回升

钢材价格延续2006年末的走势,小幅震荡走高。截至去年3月底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09.8点,比年初上升4.7点,上涨4.4%,同比上升6.4个百分点,上涨6.2%。其中∮6.5mm普通线材指数94.5点,比年初上涨3.9个百分点,同比上涨5.6个百分点,平均价格3254元/吨;∮12mm螺纹钢指数94.6点,比年初上涨6.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7.3个百分点,平均价格3408元/吨;6mm中厚板指数126.9点,比年初上涨9个百分点,同比上涨20.6个百分点,平均价格4640元/吨;2.75mm热轧板卷指数111.7点,比年初上涨8.8个百分点,同比上涨7.8个百分点,平均价格4286元/吨;0.5mm冷轧薄板指数112点,比年初上涨4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1个百分点,平均价格5463元/吨。

4、 行业 投资稳定增长

一季度钢铁 行业 完成投资369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增长13.5%。尽管钢铁 行业 投资继续保持着较低的增长速度,但13.5%的增幅是近一年来最高的增长幅度,已超过2006年各月的累计增长,应该引起重视,防止投资反弹。

5、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1-2月,钢铁 行业 主营业务收入4418亿元,增长45.6%;实现利润232亿元,增长3.6倍。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81亿元,增长42.3%;实现利润192亿元,增长4.2倍;销售利润率由上年2%,提高到7.2%。

伴随着钢铁生产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市场对钢材需求的旺盛,2007年我国冶金设备的市场需求也将加大,从而也带来了冶金设备 行业 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国内冶金设备 行业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引进现象严重

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引进设备用汇和重复引进也属世界第一。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冶金技术和设备开始引进以来,引进冶金技术和设备用汇达130亿美元,形成世界头号产钢大国。如从武钢第一套热连轧机引进开始,从此国内建设冷热连连轧机基本上是引进的,重复引进使我国工艺设计单位至今未能掌握其成套技术(生产工艺控制的数学模型及其他软件),而国内制造部门基本是制造轧机牌坊、轧辊等,均未进入核心部位。我们已花这么多引进费用,但时至今日,我国仍不能设计、制造一整套的冷、热连轧机。

我国在引进技术和设备效果上,与日本相比我们相关甚远。日本用约6亿美元引进冶金技术和设备。形成钢产量达亿吨的钢铁强国,而且其后则向国外输出钢铁技术和设备,以及高质量、多品种的钢材。

与台湾的中钢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据了解,中钢仅花了3.5亿美元引进冶金技术和设备,形成了12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而后立即为印尼承建了(技术设备、培训人员、投产)冷连轧厂。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2、一些企业只重视设备进口而忽视技术引进,只管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利益,既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也无意于拥有自主创新能力。

3、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装备制造大中型企业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2%,比日本等发达国家低4个百分点;根据国际经验,如果该比重为1%,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当该比重为2%时,企业可勉强在竞争中维持,只有该比重超过5%,企业才有真正竞争力。我国装备制造业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之比为1∶0.36,而工业发达国家通常是1∶3,日韩等国可以达到1∶5~1∶8。由于消化吸收资金少,企业刚刚引进的技术还没来得及消化,又应国家和用户要求匆匆忙忙引进更新的技术,形成了一种依赖外国技术的死循环。

4、核心技术国际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协调发展,核心技术国际依存度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市场由进口产品占领。作为工作母机的数控机床,其数控系统通常占机床成本的30%~50%,但我国90%以上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要依赖进口。

自2006年国务院召开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题会议以来,各种优惠支持政策接踵而至,但即便是最近出台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可操作性都不尽如人意,在落实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少一个从事总体发展战略的设计制定和监督执行部门,造成有引导无执行,有 规划 无监控。振兴装备制造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但国家发改委只 规划 、项目和审批,缺乏引导和调控、监督的手段。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政策,但缺乏强有力的集权部门负责监督实施。而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 行业 规划 、 产业政策 和标准,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这将克服以往那种政出多门形不成合力的局面,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和制度保证。

第二节 国外冶金设备制造 行业 的发展情况

一、国外冶金设备制造 行业 的市场状况

当今世界装备制造大国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等。2005年美、日、德、中四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依次是5032.2亿美元、3750.4亿美元、2735.9亿美元和1781.1亿美元。另有一些国家在装备制造业的某些 行业 属于强国,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如俄罗斯的重型机械和武器制造、加拿大的轨道车辆和支线飞机制造、瑞士的精密机床和仪器仪表制造、瑞典的轴承制造、韩国的船舶和电子设备制造等。

1、装备制造业是奠定工业强国地位的基石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国家工业化进程。这些装备制造大国都是当今世界工业大国、经济强国,他们的崛起和腾飞几乎都凭借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2、大型跨国公司是这些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支柱

这些国家普遍重视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以此带动了本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时甚至充当政府代言人,组织重大工程建设、尖端产品技术研发和对外贸易等。如美国的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福特,日本的三菱、东芝、日立、丰田、日产,德国的西门子、大众、戴-克,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韩国的现代、三星等。这些跨国公司资产规模大,全球化配置资源,经营范围广,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能力强,普遍具有较强的融资功能,可为用户提供产品租赁和销售信贷服务。

3、政府的扶持是这些国家装备制造业成长壮大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无论是在世贸规则范围内还是外,这些国家都给予了本国装备制造业强有力的扶持。这些扶持手段包括政府采购、税收减免、优惠贷款、资金投入、市场保护等多方面,而且在产业发展的各个时期运用的侧重点不同。美国通常采用政府采购、军事订货、政府拨款等手段保护本国市场,一些公共设施(如地铁)建设也有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美国1930年代曾制定"Buy America"法规范政府采购,至今仍然有效。日本、韩国先期曾制订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法规,日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机械振兴法,对引进设备予以限制,支持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禁止重复引进。近年来,国外政府将支持时段前移到技术研发环节,重视借助中介机构发挥政府作用,扶持手段趋于隐秘。

4、占领高端产品研发制造技术正在成为这些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当前,美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致力于技术高起点,产品高附加值,基本跳出了中、低档产品的圈子。日、德等国继续推进 行业 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利用高技术优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保持产业优势。如在发电设备领域,美、日、德已将研制重点放在新一代核电机组、大型燃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风电机组等节能减排新产品上。久负盛名的世界两大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MAN-B&W和瓦锡兰-苏尔寿公司,如今主要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和专利、标准服务,向日、韩、中三个造船大国的生产企业提供产品图纸和技术咨询服务,收取生产许可费。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专事产品设计和服务的企业,本身不从事制造生产,例如汽车设计、发动机设计、风力发电设备设计等。以韩国为代表的后起国家,像我国一样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美国钢铁工业对世界冶金设备的影响

许多年来美国是世界上钢铁工业新技术和相关设备的主要来源。美国冶金设备制造商在本领域中曾居于主宰的地位,诸如Mckee,Mesta和United Engineering等公司都曾是举世闻名的。许多外国的制造商都是在成为美国公司的专利购买者以后才开始其业务的。美国的冶金设备制造商及其专利购买者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改建了西欧和日本的钢铁工业。然而,作为这种专利制度的后果是许多美国的冶金设备制造商逐步放弃了国际市场,把自己的努力局限于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供应设备方面。

在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制造商的国内市场大部分也消失了,美国的粗钢产量由1974年的13600万t下降到1992年的8400万t。这些下降主要发生在钢铁工业中的联合企业部分。虽然钢的产量到2000年又恢复到10700万t,但其增长的部分主要是以电弧炉为基础的小型钢厂。大型联合企业的这种下降对冶金设备制造商是一个沉重的冲击。1980年以后,对新的工厂和设备的投资仅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工艺范围内出现:转炉炼钢、连铸;环境控制;自动化;冷轧和加工线;以电炉为基础的小型钢厂的设备。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缺乏创新,在这些领域里现存的美国冶金设备制造商已经不再能够占主宰地位了。国内市场的不断缩小以及国际市场的无情竞争导致美国冶金设备制造商不断的衰退。这种衰退可以从国内市场被更具有创新能力和进攻精神的国外供货者日益渗透中看到,而且通常是采取了拥有美国制造商企业的方法。同时,国际间的联合也使所剩的外国制造商企业数量上减少、规模上扩大。最后,只剩下三个具有完整生产线制造能力的厂商,这就是:以德国为基础的SMS/Demag公司;以奥地利为基础的VA Tech公司;以意大利为基础的Danieli公司。

它们在美国都有很大的执行机构(在匹兹堡)并雇用了许多美国冶金设备制造商过去的工作人员,它们的业务面向全球,并提供整个工艺生产线的设备,通过全球性地与所有的钢铁生产厂的接触,它们能够介入所有新的工艺的开发并能够进行出色的、富有成果的研发工作。

在90年代整个北美的经济中出现了对资本投资的急剧增长,钢铁工业也参与在这种投资热潮中,建设了:一批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新的生产板材的小型钢厂;新的冷轧机和加工线;原有的热连轧机的升级改造;新的以电炉为基础的中厚板和优质特殊钢棒材设备;为适应新的电炉的明显需求,而建设生产废钢代用品的工厂。

这个高潮一直持续到1999-2000年度。AK钢厂在Rockport,Ind的冷轧和镀层设备,投资11亿美元;伯利恒钢铁公司在Sparrows Point,MD的冷轧机,投资3亿美元;纽柯钢公司在Hertford County,N.C的新的中厚板轧机,投资3.5亿美元;Ipsco钢厂在Mobile,Ala的新的中厚板轧机,投资3.95亿美元;SDI钢厂在Columbia County,Ind的新的轨梁和结构钢轧机;Chapparal钢厂在Dinwiddie,Va的新的结构钢轧机,投资4亿美元;Heartland钢厂在Terre Haute,Ind的新的冷轧和镀层设备,投资2.85亿美元。

然而,就像网络泡沫一样,在钢铁工业中的投资热潮现在也已经消失。AISE对2000年的投资 分析 中已很难看到对2001年的重要的新项目。而有些在90年代当时雄心勃勃的新的投资项目已被证明是失败的,现在已接受破产法的保护,等待出售或者拆毁。其中包括:Tyco的钢板设备;Qualitec的优质特殊钢棒材设备;Qualitec在Corpus Christi,Texas的碳化铁厂。

现在对钢铁工业进行新的重大投资的前景是暗淡的,整个金融界对钢铁工业进行基建项目投资,持很严重的保留。在股票市场上对各种工业进行的评估中也反映了这个态度。此外,许多钢铁企业现有的债务水平已经是很高了。

由于长期投资的前景不光明,冶金设备制造商正在缩小其人员规模。前述所有这三家设备制造商已经裁减人员高达50%。这三家公司的负责人已经意识到与它们的命运密切相连的美国钢铁工业的危机正在迅速逼近,主要的问题是:对小型钢厂的投资,似乎已出现"膨胀",并且已投入的新的投资项目必须得到消化。

许多钢铁厂的资金平衡表已不能再承受新的举贷。背离资金平衡表的投资将要求设备制造商承担一部分债务风险,而它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总是好的。

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与约达到25%~35%的进口的继续渗透,将降低钢材价格,从而对利润和资金流动产生不断增加的压力。

虽然联合企业曾对下游工序(冷轧及加工线)进行了较大的投资,但对基础的炼铁和炼钢方面只有非常少的投资。美国的高炉在工业化国家中是属于最陈旧和最小的,焦炉正在老化,并面临严厉的限制污染的法规。

把铁矿石发运到某些高炉的单位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由此造成铁水的高成本使工厂其余部分直接处于成本劣势。

在原料部分存在的问题将可能增加半成品(特别是板坯)的进口。

这些国际设备制造商的负责人能找到解决与它们自己密切联系着的美国钢铁工业的问题吗?

钢铁工业工程业务的联合已经相当广泛,结果形成了较少的但是更健康的公司。在欧洲已看到了钢铁工业大规模的跨国联合。新的阿尔贝德公司的规模已差不多相当于整个美国钢铁工业中联合企业的部分。这件事是发生在20年实行合理化并关闭无竞争力的设备的过程以后(在政府对被裁减的工人实行社会照顾的支持下)。

在美国许多更陈旧的工厂已在80年代关闭了,但是原有的遗留债务仍旧保留着,因此公司间的联合很少出现。只要认真地前进一步,就必须解决这些现存的遗留问题。联邦政府的介入来解决缩小规模时产生的社会问题,看来是必需的。

只有当一个使钢铁工业在财政上变得健康的计划能够制定出来的时候,新的投资计划才有可能启动。

如果联合企业的原料部分要能够生存下去,许多较小的高成本的高炉必须关闭,而集中到数量较少的、大型的、更加现代化的高炉上来;应当考虑其他的炼铁工艺(例如,Corex,它也将有利于缓和电力供应短缺)。

三、世界冶金设备制造 行业 的技术状况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格局正在重新洗牌。装备制造业必然向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市场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发达国家自身的发展阶段决定其不得不退出劳动密集型或高劳动强度产业,致力于更高技术、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制造和发展新兴产业。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节能减耗的需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发高质量、污染少、耗能低的冶金设备。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