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皮带张紧轮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8 10:12:11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上游 行业 ——钢铁

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体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预计2007年我国生铁、粗钢产量分别可达4.72亿吨和4.9亿吨,增速分别可达16.78%和17.0%。尽管与2006年相比增速已经下降,但我们看到绝对数量的增长仍分别高达6800万吨和7200万吨。预计2008年我国生铁和粗钢的增速将进一步回调至10%~12%左右,但绝对数量的增长仍高达5000万吨左右。

1997~2007年生铁、粗钢产量变化

单位:万吨

时间 生铁 生铁增速 粗钢 粗钢增速
1997年 11511 7.35% 10891 7.58%
1998年 11864 3.07% 11459 5.22%
1999年 12539 5.69% 12395 8.17%
2000年 13101 4.48% 12850 3.67%
2001年 15554 18.72% 15163 18.00%
2002年 17085 9.84% 18155 19.73%
2003年 20291 18.76% 22116 21.82%
2004年 25185 24.12% 27246 23.20%
2005年 33040 31.19% 34936 28.22%
2006年 40416 19.78% 41878 18.48%
2007上半年 22682 16.84% 23758 18.92%
2007下半年 47200 16.78% 49000 17.00%

2007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预计将高达5亿吨以上,由于支撑我国钢材消费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预计2008年国内钢材消费仍有相当可观的增长空间,但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调。由于新投产项目减少,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并不突出,钢铁工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太大压力。

同时由于钢材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我国钢材净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预计全年可达4550万吨。钢材净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出口钢材的大幅增长,而进口钢材数量则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我国出口钢材高达6300万吨,同比增长约46.5%,增长量超过2000万吨。2007年我国政府为抑制钢材的出口,不仅取消了钢材的出口退税,还对钢材开征出口关税,同时实行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

1997—2007年钢材市场数据统计

单位:万吨

年份 钢材产量 钢材进口量 钢材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增长率
1997年 9984 1322 462 10848 3.21%
1998年 10735 1242 357 11623 7.14%
1999年 12100 1486 368 13220 13.74%
2000年 13146 1596 621 14121 6.82%
2001年 16068 1722 474 17316 22.63%
2002年 19218 2449 546 21122 21.98%
2003年 24082 3717 696 27103 28.32%
2004年 29738 2937 1423 31246 15.29%
2005年 37117 2585 2053 37649 20.49%
2006年 46685 1851 4301 44235 17.49%
2007年 55000 1750 6300 50450 14.05%

1、2008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694.3万t,同比减少26万t,降幅为3.56%。其中,Cr-Ni 钢(300系)350.86万t,占总量的50.53%,同比降低7.6个百分点;Cr钢(400系)186.24万t,占总量的26.82%;同比增加 1.3个百分点;Cr-Mn钢(200系)157.22万t,占总量的22.64%,同比增加6.29个百分点。

2、2008年我国进口不锈钢121.25 万t,同比降低28.59%;出口105.66万t,同比降低18.88%。进口量大于出口量15.59万t,其中半制品(锭坯)净进口9.22万t,热卷板净进口9.55万t,冷卷板(宽)净进口5.28万t,窄板净进口7.75万t。其他钢材,如长材、管材(包括石油天然气管)和管件均实现净出口。国产不锈钢材满足国内市场程度进一步提高,自给率达到81.24%,比上年提高了5.64个百分点。

3、2008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624万t,同比减少34万t,降幅为5.17%。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汽车 行业

2008年,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美国自身经济出现衰退;欧洲经济几陷于停滞;日本因其他经济体陷入衰退和日元升值,其经济前景也不乐观。

我国也遭受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速发展的经济明显放缓。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与2007年相比回落2.4个百分点。

在汽车制造领域,金融危机把美国三大汽车集团推到崩溃的边缘,也威胁到全球汽车制造业,美国、德国、法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为了拯救本国的汽车工业,纷纷注资。

在市场方面,消费者的信心也受到沉重打击,原本有购车计划的消费者迫于经济压力和对预期收入的下降,放弃购车计划。目前,北美车市销量大幅降低,欧洲车市也萎靡不振,连新兴市场也开始出现衰退迹象。我国汽车产业虽然没有遭受重创,但负面影响仍有显现。

从2008年汽车产销总体变化情况来看,上半年表现总体平稳,三季度后产销下滑加剧,特别是11月、12月产销同比快速下降,造成四季度产销同比双双呈现负增长,连一步加快了全年汽车产销增速回落。从各季度产销同比情况看:一季度汽车产销251.93万辆和257.87万辆,同比增长14.89%和21.42%;二季度产销268.03万辆和260.36万辆,同比增长18.40%和 15.71%;三季度产销211.35万辆和204.69万辆,产量同比增长2.95%,销量下降1.79%;四季度产销203.20万辆和215.13 万辆,同比下降14.37%和7.80%。

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一直保持了较高增速,今年这种高速增长明显改变。2008年,汽车产销量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同比增长只有5.21%和6.7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16.81个百分点和15.14个百分点。是十年来产销增速首次跌破10%的一年。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 行业 出口已经产生影响,但尚未完全表现出来,2008年1~12月,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 350.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44%,但与上年同期(49.23%)相比,回落24.79个百分点,出口增幅下降明显。全年一季度,汽车产品进出口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二季度增速开始回落,三季度则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增速继续回落,进入四季度,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进一步显现,进出口金额增速大幅下滑。

2008年1~12月,汽车整车累计出口68.07万辆,同比增长11.10%,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67.85个百分点;出口金额96.33 亿美元,同比增长31.7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01.44个百分点。其中:货车累计出口25.79万辆,同比增长4.11%;轿车累计出口 24.13万辆,同比增长27.93%;客车累计出口7.45万辆,同比下降12.52%。

2008年1~12月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曲线基本呈现一路下降,到12月份更是出现负增长,达到-32.80%。

2008年1-12月汽车出口金额同比增长曲线

2008年前三季度,除2、3月受南方冰雪灾害交通运输影响,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同比增速出现异动外,其余各月还是保持相对稳定,进入四季度降幅才开始明显,从图1、图3来看,金融危机对零部件出口产生的影响比整车出口的影响要相对滞后2~3个月,这可能是由于金融危机产生作用层级和时间的先后顺序不同所致。我们认为这种风险相对滞后现象并不能说明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零部件 行业 产生的影响就小。相反,我国零部件企业由于自身弱小诸方面原因,抵御金融危机能力更差。

2008年1~12月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同比增长曲线

其次,我国出口到美国的整车相对较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作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重灾区,其需求变化对我国零部件出口一定会产生较大的波动。2008年1~11月,我国出口美国汽车商品金额88.04亿美元,占我国全部汽车商品出口额的26.88%。美国市场购买力下降,势必直接影响我国零部件的出口量,截至11月份零部件出口美国金额同比增长只有7.6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83个百分点。

另外,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它的变化波动对市场有传导、示范效应。欧洲、日本经济前景也令人堪忧,疲软的经济必然导致汽车市场需求不足,汽车零部件需求将随之大幅减少。总之,随着金融危机程度的加深和风险向全球的蔓延,汽车零部件出口相对整车出口来说,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将会更加严峻。

2、机械 行业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尽管2009年 行业 发展面临国内外需求放缓的压力,但考虑到“保增长”宏观政策、要素价格下跌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因素,我们认为对于装备制造 行业 来说09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

1)长远前景依然看好

机械 行业 近5年来的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即使08年面临国内外经济紧缩、钢材等成本上升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但1-9月机械 行业 增速依然达到了27.8%,出口同比增长31.91%,高出全国外贸出口增长9.6个百分点,相关经济指标继续位居制造业前列。其中工程机械、重型矿山、船舶制造、电工电器、石化装备等子 行业 依然是其中亮点。我们认为在全球产业转移、国内产业升级、 行业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 行业 长远前景依然看好。

2009年 行业 增速将有所回落。2009年机械 行业 内需方面,根据中信宏观 分析 师预计,2009年GDP增长约为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16%左右,均较08年有明显下降,考虑到 行业 技术进步、政策扶持、性价比优势等因素,我们认为进口替代速度加快可部分弥补内需减速,机械 行业 国内需求将小幅回落。

近几年,我国机械 行业 出口高速增长,顺差不断加大。2009年机械设备的出口虽然面临全球经济减速所带来的外部需求减少的不利因素,但考虑到我国机械产品的竞争力、销售网络的完善和国家对机械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我们判断 行业 2009年出口增速将在20%-25%之间。

综合考虑国内需求和出口情况,我们预计机械 行业 整体增速较2008年将有所回落,全年增速20%左右。

2)三大利好推动 行业 发展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尽管2009年 行业 发展面临国内外需求放缓的压力,但明年有“保增长”宏观政策、要素价格下跌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三大利好推动 行业 发展。

①“保增长”宏观政策。从目前宏观政策的角度看,随着外部环境的恶化,国内经济增长也明显在放缓,这次央行下调两率,信贷政策转向积极,体现出国家宏观政策正在由“防通胀”向“保增长”转变。我们认为信贷放松带来的投资将拉动对机械的需求。此外,在房地产投资减速的背景下,政府可能将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如加大高铁、高速公路、水利、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投资将拉动工程机械的新需求,而大幅增加铁路设备的采购量将拉动对铁路设备的需求。

②要素价格下跌减轻成本压力。2008年8月份以来钢材和能源等原材料价格开始大幅下跌,人民银行也多次下调贷款利率,钢材、能源和资金等要素价格的下跌将减轻机械 行业 的成本压力,特别是钢材价格下跌对钢材成本占比较高的企业是重大利好,包括造船 行业 的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工程机械 行业 中的柳工、厦工股份、安徽合力和山推股份,重型机械 行业 中的太原重工和振华港机等。

③政策扶持力度加大。2008年8月份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机械 行业 的扶持力度。除了前期公告的“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石化设备、大型煤化工设备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部分进口设备,停止执行进口免税”等政策对机械 行业 构成利好外,近期“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也将构成机械 行业 的重大利好,这些政策一方面拉动机械需求,另一方面又可提升国产设备竞争力,降低其生产成本,有利于 行业 长远发展。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