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青铜粉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青铜粉项目市场投资商业计划书 -节选)

发布时间:2019-11-28 10:04:12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上游 行业 ——铜 行业

2008年全国矿产资源评价工作调查结果显示,铜矿区1248个,其中大型矿区37个。全国累计查明铜金属资源储量8531万吨。在全国各种铜矿床类型中,以斑岩型铜矿最为重要,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查明资源储量的43%,其次为海相(火山)沉积型铜矿、矽卡岩型铜矿。全国铜矿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西南三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秦祁昆成矿带以及辽吉黑东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铜矿采选 行业 经济运行状况出现喜人的局面。2008年1-8月我国铜矿开采 行业 共开采铜选矿(产品含铜量)48.77万吨,同比增长4.14%;2008年1-8月我国同矿采选 行业 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48.9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为42亿元,同比增长63.41%。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共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6.5万吨,同比增长51.11%;同期我国共出口铜砂矿及其精矿95吨,同比增长42.63%。我国铜矿进出口金额差别悬殊,是一个纯粹的铜矿进口国。

中国国内铜精矿的供应不到30%,超过70%的比例需要依赖进口,这远远高于中国铁矿石和石油的对外依存程度,而且从2001年至今,铜价的累计涨幅已经超过了400%。据力拓方面介绍,2008年上半年,中国铜精矿和废铜的进口分别为230万吨和26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和19%。目前,力拓的铜产量在90万吨左右,没有出口到中国,虽然铜在力拓去年营业额中占到了40%,利润超过了50%。

鉴于我国铜矿资源有限,而铜产品需求又迅猛增加,目前铜冶炼和铜加工项目快速发展,根据2003年底我国保有铜储量计算,按当前开采规模,我国现有的铜矿储量仅能保证10年左右的开采需要,即使包括基础储量在内也只能保证20多年的开采需要。况且目前开采量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20%左右,大部分资源和产品需靠进口解决。目前我国大宗铜产品包括铜精矿、粗铜、精铜、废杂铜和铜加工材等进口数量巨大。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贯彻“走出去”的方针,实施海外办铜矿成为解决我国铜精矿保障问题的关键。

1、旺季不旺,国内消费不佳

2007—2008年国内精炼铜表观消费图

2008年3-5月是国内传统的消费旺季,通常在这期间铜进口增加迅速、中下游企业订单充裕、开工率高,因此也是铜价冲高的最佳时机。然而08年旺季消费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可以发现,在5、6月随着旺季的深入铜价并没有继续攀升,反而进入一个较长的盘整期。数据统计显示,5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为19.9万吨,较4月大幅缩水19%。而4月精铜表观消费量为43.86万吨,同比下降3.73%。首次打破2007年以来国内精铜表观消费量持续上涨局面。且1-4月精铜表观消费量累计为164.91万吨,同比仅小幅增加0.19%,几乎与去年持平。此外,08年旺季在高铜价及供应充足的背景下,铜消费企业纷纷将存量降至较低水平,平均仅为2天多。同时这些企业均表示不同程度改变了采购策略,由以往盯货改为盯价,价低时补仓,价高时消化库存,使得今年不曾出现以往大量的备货行为。目前进入传统的消费淡季,国内需求维持平稳状态,虽然今年淡季需求可能不会非常低迷,但是也很难提震消费,刺激铜价上扬。“中国因素”很难在下半年对于铜价有所作为。

2、国内铜产量稳健增加

数据显示08年我国精炼铜产量保持稳健增加态势。2008年1-5月累计精炼铜产量48.86万吨,累计同比增加19.1%。其中,4月精炼铜产量32.9万吨,同比增加22.7%,5月产量32.4万吨,同比增加18.3%。08年冰灾、企业检修等未对精铜产量造成实质性影响,且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地震,也没有对国内精铜产量稳步扩张造成影响。当时仅云南铜业表示,因交通运输问题铜销售受阻,但随后已得到解决。铜精矿方面,08年前四个月我国生产铜精矿含铜量达26.14万吨,累计同比增加4.8%;而在铜矿加工费再次下调21%的情况下,铜精矿进口1-4月竟达到187万吨,同比增长24%。铜精矿的雄厚存量为国内精铜产量提供坚实基础。此外,硫酸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铜生产加工费用较低的现实下,硫酸作为生产铜的副产品,它的高价位无疑促使铜的冶炼企业加大生产,用以弥补加工费的缺口。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油漆涂料

“十五”期间,我国涂料 行业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逐步由不成熟、市场不规范稳步走向相对成熟和规范,其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能力逐步提升。

“十五”期间,我国涂料 行业 发展的十大特点:

一是全 行业 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有、民营和“三资”企业三足鼎立。目前主要国有企业有上海涂料、珠化集团及常州涂料化工 研究 院、青岛海洋化工 研究 院和北方涂料 研究 院等;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壮大,目前正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世界前十位跨国公司都已在中国建厂并加快本地化,外资企业的资本占有量、市场占有率已提升到30%~40%。

二是全 行业 集约程度提升。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 行业 1241家企业产品销售额为540亿元,其中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数占5%,销售额占38.5%。 行业 集约度提升,销售收入和产量排前十位的大企业中,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平分秋色,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

三是形成了三大涂料生产基地。经过10多年竞争和资源优化,市场经济发展最快的珠三角地区稳步发展,占总量的22.6%;长三角近几年是跨国公司投资最集中的地区,其占问题比例提升到了38.98%,而且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环渤海地区比例已占总量的13.1%,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中心,是北方最大涂料消费和生产中心。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全 行业 集约程度逐步提升。

四是我国涂料进出口保持平稳并略有上升。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涂料进出口量分别为24.8万吨(金额7.25亿美元)和14.1万吨(金额2.32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提升0.8%和15%涂料出口仍以溶剂型为主。

五是全 行业 专业化及集团化发展步伐加快。首先进入中国的立邦、ICI、阿克苏·诺贝尔、IP、关西、PPG、Hemple等都是建筑、防腐、船舶、集装箱、汽车等涂料中的专业化公司。近几年来,我国形成了以秀珀、景江等为代表的地坪涂料专业企业,以江苏兰陵为代表的防火涂料、卷材涂料专业企业,以广东地区的华润、嘉宝莉、美涂士、展辰、大宝为代表的木器涂料专业企业。涂料原材料通用树脂也形成了三木、先达、长兴、江门等专业公司,它以商品化形式供应市场,其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专业化、集团化发展趋势明显。

六是调色一体化(色浆、设备、软件管理)在生产和销售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七是我国钛白粉产能快速增长,已居世界第二位。尤其是金红石型钛白粉以数倍的速度快速增长,并形成了一批主要生产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涂料和建材市场的需求。但高档品种和产品质量仍有较大差距,涂料用金红石型钛白粉目前仍主要依赖进口。

八是标准化步伐加快。“十五”期间,我国对室内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的游离TDI、甲醛、“三苯”和重金属含量在标准中作出了明确规定。2004年试行的涂料ISO-14020环境标志系列认证标准将其标准提升到基本与国际接轨。

九是品牌意识和战略实施提升了全 行业 的整体竞争力。与跨国公司的大品牌相比,我国涂料企业的品牌意识起步较晚,但现在国内企业已把经营品牌作为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头等大事。目前在 行业 中已涌现出8个建筑涂料(内外墙)中国名牌、几十个国家和地方知名品牌,但是距离“国际品牌”尚有差距。

十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研发体系初步建立。许多企业相继建立了国家实验室、省市技术研发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

目前,世界涂料总产量约2800万吨,其中建筑涂料占将近一半、约1100万吨到1400万吨左右。在工业发达国家,建筑涂料为消费比例最大的一类涂料,占涂料总产量的50%左右。美国建筑涂料年产量近10年来一直保持在270万吨左右,占其涂料总产量的52%。欧洲和日本也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有关统计显示,世界涂料需求年增长率为3.7%,达到2800万吨。虽然世界涂料 行业 已经走过了高速发展时期,进入成熟时期,并且发达国家涂料市场已趋饱和,但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商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涂料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涂料市场增长更快。虽然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也有较快增长,但中国大陆将以更快速度增长,年均增速将在6.6%。中国巨大的涂料市场潜力成为世界涂料大公司竞争的焦点。

纵观2008全年,涂料 行业 的发展基本趋于平稳。虽然市场波动,然而这种波动应该是属于任何 行业 在发展时的正常现状。就大的趋势来说,2008年对涂料 行业 来讲并不是寒冬之年,楼市的持续的低迷,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规模型的企业应该是又能力消化这两方面的压力的。同时,今年的几次提价行为,可以帮助涂料企业摆脱来自这两方面的影响的。

回首2008年,如果说对于涂料 行业 有影响的事件,那就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然而北京奥运会并没有给涂料 行业 带来太大的拉动力,奥运会的举办只不过是涂料 行业 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有效的驱动力。在这里,也有很多人谈到奥运会对于涂料 行业 有影响的两个问题:

一是,奥运会来了,给涂料 行业 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二是,奥运会结束,涂料 行业 的发展将会趋缓。其实如果真正要总结奥运会对与涂料 行业 产生的影响,应该是两个方面。

奥运期间,涂料产品的运输问题。随着奥运会的如期举行,大部分奥运城市对于涂料等化工用品都会禁止进出,这将导致部分城市的涂料供销链条出现断链的现象。随着“绿色奥运”的观念的贯彻,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尤其对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涂料,环保意识加强了。此外,随着国家“平安奥运”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化工类产品的监管力度以及安全生产监督也得到了重视。基于这一点,对于那些未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生产体系和不能生产出合格环保的涂料产品的企业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2008年,中国政府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而楼市持续低迷,使得涂料市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呈现萎缩。国际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涂料原材料价格的上扬。这两点在某种程度上给涂料 行业 带来的一定的影响。

2、轴承 行业

中国轴承 行业 “十一五” 规划 要点指出,到2010年,国内轴承总产量将达到80亿套,产品品种将达到15000种,销售额将达到84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到252亿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原材料综合利用率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

近几年我国的轴承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轴承产量突破80亿套,提前实现轴承 行业 “十一五”产量 规划 。2008年我国轴承 行业 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在政策面上,国内轴承 行业 将继续受益于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方针和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影响。我国轴承需求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主机 行业 和出口需求。我国经济在“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下,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也仍将保持适度增长的态势,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所需机电配套轴承的需求为轴承市场构筑了巨大的平台,为公司继续稳步发展创造契机。同时,我国轴承的出口需求旺盛,前景可观。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经济合作深入发展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有利于国内机械零部件制造商凭借制造、成本等优势扩大出口,进一步拓展庞大的国际市场。因此,在国家GDP保持平稳增长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轴承需求仍将保持稳健快速的增长态势。

国内轴承 行业 将形成适应市场多层次需求、各个档次产品合理配置的产品结构。其中,高端产品约占20%,中档产品约占50%,普通产品约(SKF轴承)占30%,主机配套率达到90%,部分企业部分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重点发展为主机配套的中高档轿车用轴承、低噪声电机轴承,重点 研究 开发新型轿车轴承。国内轴承 行业 将通过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设计制造技术水平,使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上一个台阶。

2009年预计未来轴承 行业 将稳步增长。一方面,轴承是消耗性的机械基础件,除新增项目和新增机械产品将拉动轴承需求外,机械产品(如:机床、汽车、火车等)保有量的增加和利用率的提高都会增加对轴承的消耗;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主机要求将越来越高,从而,对轴承的性能、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未来,新产品层出不穷,需求量也会不断加大。因此,未来轴承 行业 稳步增长应该问题不大。

3、金刚石工具 行业

我国金刚石工具 行业 经过20年的发展,正在不断地走向成熟,未来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1)市场容量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金刚石工具以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成为当今公认的、唯一有效的硬脆非金属材料加工工具,它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并在不断延伸。目前,金刚石工具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石材加工业、汽车工业、交通工业、地勘与国防工业等领域,而且在宝石、医疗器械、木材、玻璃钢、石材工艺品、陶瓷和复合非金属硬脆材料等众多新领域不断得到应用,金刚石工具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大幅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其主要下游 行业 得到快速发展,如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材生产和加工国;我国建筑业也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等等。下游 行业 的发展成为金刚石工具 行业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金刚石工具性能不断提升、功能不断扩展,它的应用范围已经逐渐延伸至半导体、航空航天、信息等诸多领域,这些新的应用领域,将为我国金刚石工具 行业 开拓崭新的市场空间。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到2002年,全球金刚石工具市场容量已经突破100亿美元,金刚石工具的需求量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08年,全球金刚石市场容量将达到200亿美元左右。巨大的市场容量以及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我国金刚石工具的 行业 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2) 行业 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优势逐渐显现

随着人造金刚石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我国在金刚石工具制造技术上有了较多的积累与进步,具备了较强的制造能力。由于我国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上的巨大优势,加之技术研发上的后发追赶态势,使得我国企业在产品性价比上具有明显优势。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各地金刚石工具企业纷纷上马,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金刚石工具企业已有上千家,已经形成了以江苏丹阳、河北石家庄等地为代表的金刚石工具生产基地,并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优势企业。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金刚石工具生产国,应用国和出口国,年产值超过百亿元。

3)金刚石工具的理论 研究 与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国内已相继建成了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桂林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 研究 中心和郑州磨料磨具磨削 研究 所3个国家级 研究 中心。这些 研究 中心逐步超越了以前的纯理论 研究 ,开始与国内企业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对金刚石工具的创新与 研究 ,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金刚石工具产业品质提升,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4)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逐步得到应用

近年来,国内人造金刚石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为我国金刚石工具生产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等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超细预合金粉末、激光加工、真空钎焊技术、金刚石镀覆技术等属于 行业 前沿的新技术也得到了高度关注,并得以大力推广。这不但促进了现有金刚石工具制作水平的提升,也为中高档产品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5)世界金刚石工具 行业 向我国产业转移的进程加快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市场对金刚石工具的需求不断加大,国内金刚石工具制造 行业 凭借得天独厚的性价比优势得以迅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相当数量的欧、美金刚石工具企业开始陆续关闭自己的生产基地,转向中国采购或投资建厂,产业转移趋势非常明显。

据中国 海关数据 显示,仅我国金刚石圆锯片一项产品,2005—2007年的出口额分别为1.78亿美元,2.2亿美元,2.73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4%。

另据美国 海关数据 显示,美国自2003—2007年,进口金刚石圆锯片从8958万美元增加到1.68亿美元,其中,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比例从18.3%快速增长到41.3%,中国产金刚石圆锯片成为美国市场的主要产品。

在过去的20年,我国金刚石工具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工具生产国和出口国,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世界金刚石工具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国金刚石工具 行业 面临着崭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