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中国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7 10:18:55

第一节 中国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宏观经济环境 分析

1、GDP

初步测算,2011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2、CPI

2011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4、1%,农村上涨4、1%;食品价格上涨9、1%,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3%。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上涨0、3%;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2%。201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2006-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二、政策、法规、标准

一)政策法规

1、2011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2、2011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业“十二五” 规划 》。

3、2011年7月2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办法》的通知。

4、2011年5月1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5、2011年1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目录》的公告。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

1、一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9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12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8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高级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少于2名,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2、二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3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3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3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6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6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5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1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人员分别不少于1人,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第二节 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现状

一、技术 发展 分析

1、 行业 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十几年来,我国智能化 行业 在设计、施工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化 行业 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

2、技术呈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个性化特点

国内智能化 行业 逐渐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个性化。在遵守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下,对项目特色、个性和人性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设备与系统的人性化、工程项目的个性化理念的贯彻实施,智能化 行业 技术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

二、工艺流程或特点

1、综合性

智能化 行业 属于全新的高科技 行业 ,技术基础建立在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的综合运用上,它不是技术和产品的简单集成和叠加,而是利用先进的应用技术将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有效协调。

2、数字化

数字化是数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的基础,也是智能技术的基础。

3、网络化

网络化的核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包括Internet,跨越空间差距,实现信息集成、业务过程集成和资源共享。

4、标准化和模块化

智能化 行业 所采用设备逐步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是实现不同厂商系统互相兼容、具有互换性和互操作性的重要保证。

5、创新性

智能化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与 行业 信息化相结合,并需要根据各 行业 特殊的业务流程及特点,进行产品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三、存在问题

1、缺乏全国性的权威组织

我国自从“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研究 发展智能土木建筑领域以来,尚没有形成相应的政策、规范、标准,众多的智能土木建筑市场技术行为无章可循或者是无规可循。各职能部门管理不全面,造成了很杂乱的状态,智能土木建筑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水平参差不齐,智能型建筑市场也比较混乱。我国的智能型建筑技术及其智能控制系统过分依赖于国外,给了外商可乘之机。由于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技术、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它的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 行业 、多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同步发展,需要全国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对策,而不是各部门、各 行业 、各环节“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各自为政”。更不可“分封割据”打乱仗。

2、智能化建筑技术产品还没有实现国产化

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而不是仅看作一项应用技术。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仍由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占主导。要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与系统,建筑技术发展才可能形成国产化产业。当前,不把智能化建筑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就要“贻误时机”。

3、缺乏政府的扶持政策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属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完善正处在变化极快之中。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政府的正确指导行为是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不准确的指导行为就会导致紊乱、滞后、误解、甚至失误。

第三节 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特征

一、周期性 分析

行业 市场需求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走势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动,同时也受到国家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差异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危机,国家启动了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加大国内需求,以期缓和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建筑业也出现快速发展。同时,从 行业 发展规律来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城市化率的提高,我国正处于建设的高峰期,并且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区域性 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地区不平衡的特征,东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其他地区。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一致,建筑智能化设计施工 行业 的发展整体上也呈现区域性特征。

三、上下游产业发展

1、智能制造装备 行业

1)主要智能装备市场规模较快增长,产业基础逐渐夯实。2011年1~4月,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7.69万台,同比增长45.1%;工业自动调节仪表及控制系统、电工仪器仪表、汽车仪器仪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7.34%,31.6%和8.3%;滚动轴承、液压元件、光电子器件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1.17%、104.23%和27.63%。

2)国家对智能制造装备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迎来良好机遇。2009年5月《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 》出台以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 规划 》正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将于2011年下半年出台,高端智能装备迎来发展良机。

未来5~10年智能装备 行业 将迎来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2、建筑 行业

2010年,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206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451亿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9547亿元;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1196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6.5%,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3.7%,均超过“十一五” 规划 的发展目标。——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2010年达到6.6%。建筑业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4000万人以上,成为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将年均增长15%以上,同时支持大型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到“十二五”期末,中国钢结构产量将达5000万吨至6500万吨,整个产业前景乐观。

第四节 我国建筑智能化 市场发展 及预测

一、我国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的理论 研究 滞后。国内对智能建筑理论和相关技术的 研究 开发起步较晚且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 研究 停留在国外相关成果上,与中国国情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在2000年才出台,许多根据自己理解的“智能大厦”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不符合统一的设计规范。

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都是当前世界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难以完全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的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困难,对各系统应包括内容有分歧。在国外,防火自动化系统(FAS)和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包括在自动化系统(BAS)中,我国由于消防部分的要求,SAS必须单独设计,否则无法通过审批,OAS和CAS在设计时,因资金等因素订货产品发生变化,在匹配上容易出现问题,造成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

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国外如美国江森自控、IBM、朗讯科技等公司产品占据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国外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供货都是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变送器、现场控制站、子站、网络服务器及所有软件成套供货,产品质量有保证,但现场调试、人员培训、后期服务等方面不完善,在与甲方及施工单位配合上有难度。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在施工过程中,接线、安装等低级错误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国外产品不熟悉和技术壁垒给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二、我国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信息化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智能建筑也将成为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可以说智能建筑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具体体现。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建筑智能化技术与与绿色生态建筑的结合。

2、建筑智能化材料与建筑智能化结构的发展。

1)自修复混凝土的应用。

2)光纤混凝土的应用。

3)智能化平衡结构的应用。

4)建筑智能化的种类与地理范围的扩展。

三、我国建筑智能化产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提高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 行业 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lk协议LonMark标准;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实时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管理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1k协议。所以,国内人为地将两者完全互斥对立起来是不准确的。况且两者技术都还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之中。

严格讲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 研究 上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