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脐疗发展现状及功效的商业计划书

发布时间:2019-11-18 17:11:38

第一节  脐疗的简介

脐疗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 (可行性 研究 报告)

第二节 脐疗的发展历史及功效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早在殷商时期,太乙真人就用熏脐法治病;彭祖也用蒸脐法疗疾。晋代葛洪《肘后方》则率先总结和提倡脐疗,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此后,脐疗历经各朝代的发展,直至晚清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医外治宗师、清代吴师机所著的《理瀹(音同“月”)骈文》,更是对脐疗作了系统地阐述。

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寿的《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至吴尚先的《理论骈文》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

脐(即神阙穴)在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经穴,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呼吸之门;神阙穴居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为经之海,因此刺激此穴对五脏六腑具有调节作用),又因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它所支持的脏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因此脐部透过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有比较强的吸收和传导能力。 临床上灸脐可治晕厥、昏迷、休克,故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灸神阙可治阳萎、不孕,故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脐动脉结构特殊(有 研究 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方法

脐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敷脐、贴脐、填脐、熨脐、熏脐、灸脐等。

功效编辑

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养生方面: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

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

治疗方面: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第三节 脐疗的发展现状及禁忌

曾有学者报道采用敷脐辨证治疗小儿泄泻,总有效率达91、1%;治疗小儿厌食,有效率达97%;治疗痛经.有效率达90%以上;治疗小儿遗尿,有效率达94%;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率达95%;治疗阳痿,有效率达90%;治疗手术后肠胀气、肠梗阻也有较好的疗效。

还有部分学者尝试用脐疗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效果也令人满意。此外,一些学者根据脐疗原理,加以发挥,将西药也应用于脐疗,如学者李忠用利眠宁2.5nv、双氢克尿唆5mg、地巴锉4mg、利血平0、6mg、硫酸镁1m8、淀粉25mg敷脐治疗高血压病I、B期。

更有制药企业将脐疗验方结合现代的透皮、缓释新技术,开发出脐疗外用新药,典型的如荣昌肛泰,为中药的开发提出新的思路,那句耳熟能详的“贴肚脐,治痔疮”的广告语,足以证明人们对脐疗的喜爱和信赖。

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蜜或药汁等拌和,制成因球形的大小的药丸。这种剂型便于贮存,便于使用,有利于救急。把药物研成极细末,填放脐部,或用酒、醋、水、蜜等调敷脐部。

将药物研末,用粘合剂(如酒、鸡蛋清、姜汁等)调为糊状,摊敷脐部,外盖纱布,再用胶布固定o

将药物研末后,加适量的水调拌均匀,做成大小不等的饼状药片,贴敷脐部,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茎叶、根茎捣碎,制成药饼,烘热敷脐上。

膏剂在使用时可分为两类:

1.膏药

是我国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附有袄背的外贴膏剂。共帛法是按处方将药料切段或捣碎,放在植物油(豆油、花生汕等)里浸泡3—5天,然后加热煎炸(若有花、叶等不耐高热的药料,宜后放),炸至药料焦枯成炭状并出白转青,药油滴水成珠不散(约250一300℃)时,减小火力,再徐徐加入黄丹(或铅粉),不断搅拌至黄丹全部融合,以溶去刺激性物质,去其火毒后备用。用时将膏药料微火或隔水加热溶化,摊于布、纸或兽皮上,外贴患处成穴位处(如脐部)o

2.软膏

将应用的药物研为细末,放入醋或酒内加热熬成膏状,用时摊贴穴位上即可。或将药物研细末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姜汁或凡士林等调为膏状,摊贴在穴位上(如脐部).定时更换。系采用升华法制成的金属化合物,呈结晶状制品,为中医外科常用药,如白降丹等。但有些丸散也称作丹,加人丹、紫雪丹等。

禁忌

编辑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体质特别虚弱者,处在怀孕期、哺乳期的女性,以及过敏性皮肤者,特别是腹部皮肤有炎症、破损、溃烂者均不适合进行脐疗。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在用药时引起过敏。

要特别注意保暖。治疗不要在室外进行,或者让脐部对准风口。保持室内温暖,适当覆盖衣被。尤其是腹泻、感冒、体质虚弱的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儿更要注意保暖。

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需要局部加热,比如艾灸,此时要特别留意皮肤的颜色改变和表面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造成烫伤。给小儿施灸时尤其要当心,小儿皮肤娇嫩,在治疗过程中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所以更容易烫伤,需要倍加小心。

一旦有过敏现象,立刻停药。轻者可自行消退,如发生皮肤水泡者,用消毒针挑破,外搽紫药水即可。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